
ASUS RTX 5090 上 BTF 2.5 連接器的引入標誌著顯示卡技術的重大進步,與傳統的 16 針電源連接器相比,它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更低的熱量輸出。
Tony 對華碩 RTX 5090 BTF 進行嚴格測試:近 1300W 功耗帶來前所未有的效能
BTF 連接器旨在滿足 GeForce RTX 5090 等 GPU 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華碩的 BTF 技術最初設計用於實現無線 PC 設置,後來發展到充分利用其最新主機板中整合的 GC-HPWR 連接器,從而無需使用標準的 16 針電源連接器。
華碩尖端主機板配備 GC-HPWR(顯示卡高功率)2.5 版,用戶可以根據規格獲得高達 1000W 的功率。在最近的一次演示中,華碩的 Tony 對 ROG Strix RTX 5090 BTF 進行了廣泛的測試,展示了 GC-HPWR 的強大性能。最初,他為 GPU 提供了近 600W 的功率,與其標準熱設計功率 (TDP) 一致。

隨後,Tony 將功率提升至驚人的 1300W,透過 GC-HPWR 輸出超過 1000W 的功率,絲毫沒有出現任何負載跡象;連接器的溫度也始終保持在攝氏 40 度以下。他進一步測試了極限,將負載推至近 1900W,連接器中流過的電流高達 150A——這一水平遠遠超過了傳統 16 針連接器的承載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如此極端的條件下,連接器的溫度也保持在略低於攝氏 40 度的水平。

他創新地在 GC-HPWR 介面旁添加了第二個 1600W ROG 電源,並將其連接到連接 GPU 的 16 針電源線。雙電源配置成功從每個電源輸出超過 300W 的功率,證明同時使用兩個電源介面不會損害 GPU 的完整性——這反駁了先前關於潛在損壞的擔憂。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這種雙軌配置不適用於零售產品。

16 針與 GC-HPWR 介面之間的效能對比,彰顯了華碩創新設計的顯著優勢。雖然 RTX 5090 BTF 已針對華碩 BTF 主機板進行了最佳化,但用戶仍可在必要時選擇恢復使用標準 16 針電源線,確保靈活性。此外,GC-HPWR 介面提供的增強安全性和效率,使其成為高效能應用的卓越選擇。
更多詳情,請查看以下來源:@unikoshardware、Bilibili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