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美國實施貿易制裁,對華為造成了嚴重衝擊。此前,這家公司預計在幾年內超越三星,成為全球領先的智慧型手機製造商。這些出口管制措施使華為陷入困境,迫使該公司大幅增加研發投入,以確保其長期生存能力。然而,這種激進的策略損害了其利潤率,導致上半年淨利下滑。
華為追求自給自足,獲利大幅下滑32%
在營收方面,華為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2025年上半年營收達4, 270億元人民幣(約598.4億美元),創下2020年以來的最高紀錄。這種復甦促使批評人士重新審視他們先前對華為未來的質疑。然而,復甦也伴隨著挑戰:正如路透社的一篇報導所強調,華為同期利潤暴跌32%,主要原因是其為應對美國持續制裁而投入巨資進行研發。
在此期間,華為淨利達370億元人民幣(約51.7億美元)。該公司研發投入從2024年上半年的889億元人民幣(約124.6億美元)飆升至969億元人民幣(約135.8億美元)。這種積極主動的策略在其旗艦智慧型手機Mate 60系列的發布中取得了成效,該系列搭載了採用中芯國際7奈米製程製程生產的麒麟9000S晶片組。這款設備的推出引發了科技界的熱烈討論,尤其是針對美國政府指控華為違反貿易制裁以促進其內部晶片研發的指控。
目前,華為因缺乏先進的極紫外線 (EUV) 光刻設備而受到阻礙,這限制了其開發各種產品類別先進晶片組的能力。中國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商中芯國際目前僅限於 7 奈米技術。儘管如此,隨著華為與其合作夥伴 SiCarrier 的合作,希望仍然存在,SiCarrier 正在積極開發客製化的 EUV 工具。這項舉措不僅有望使華為受益,也為眾多尋求減少對 ASML 等外國供應商依賴的公司提供了一條潛在途徑,從而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級的情況下增強其技術獨立性。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