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執行長表示公司晶片僅比美國落後一代;每年投資 250.7 億美元用於研發以創造新的替代方案

華為執行長表示公司晶片僅比美國落後一代;每年投資 250.7 億美元用於研發以創造新的替代方案

美國實施的貿易限制無意中推動了中國科技領導企業,尤其是華為,走向了重大轉型。這促使華為走上了一條獨立的技術道路,減少了對外國實體的依賴。這場轉型始於為Mate 60系列設計的麒麟9000S晶片的發布,最近又擴展到用於華為最新可折疊筆記型電腦的麒麟X90晶片。據華為執行長表示,該公司的半導體技術進步目前僅比美國同業落後一代,他們正在努力尋找替代方案來彌合這項技術鴻溝。然而,必須謹慎對待這些說法,因為這種說法的準確性需要進一步審查。

縮小技術差距的希望:華為和SiCarrier的雄心勃勃的計劃

在最近接受中共黨媒《人民日報》採訪時,華為執行長任正非表達了提升華為晶片性能的承諾。這項計劃將集群計算作為戰略重點。華為擁有高達250.7億美元的年度研發預算,完全有能力實現其雄心勃勃的目標。據報道,任正非的演講緩解了人們對美國貿易政策導致晶片短缺的擔憂,並暗示這種擔憂被誇大了。此外,他也強調了公司​​改進和跟上美國技術進步步伐的必要性。

美國誇大了華為的成就。華為並沒有那麼偉大,我們還需要努力才能達到他們的評價。我們的單晶片技術還落後美國一代。我們用數學來補充物理,用非摩爾定律來補充摩爾定律,用群集運算來補充單晶片技術,成果也能達到實用化程度。軟體對我們來說不是瓶頸。

據報道,為防止未來供應鏈出現問題,華為在中國營運超過11家製造工廠,這是一項策略性舉措。其合作夥伴矽開利正積極尋求28億美元的收購尖端技術,旨在與阿斯麥(ASML)在下一代極紫外線(EUV)光刻設備生產方面展開競爭。值得一提的是,任正非透露,華為每年約三分之一的研發預算用於理論研究,凸顯了他堅信技術突破需要堅實的理論基礎。如果沒有這樣的基礎,他擔心中國可能難以趕上美國的技術進步。

如需進一步了解,您可以在路透社上閱讀有關此主題的更多資訊。

更多詳細資訊請參閱Wccftech的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