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加強晶片供應鏈管控;在中國運作超過 11 座晶圓廠,用於代工和 DRAM 生產

華為加強晶片供應鏈管控;在中國運作超過 11 座晶圓廠,用於代工和 DRAM 生產

最近的事態發展表明,華為已經鞏固了其在中國半導體供應鏈中的影響力,一份新報告證實了這一點,該報告強調了華為透過其眾多子公司對各種設施的營運控制。

華為擴大影響力:建立晶片供應與研發能力

近年來,華為經歷了顯著的轉型,從以行動為中心的公司發展成為一家強大的科技巨頭。這種轉變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工智慧(AI)進步的推動,促使華為大力投資複雜的硬體開發。根據The Elec報道,該公司目前在中國管理約11家半導體製造廠(晶圓廠),為代工服務和DRAM生產做出貢獻。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的策略包括以掩蓋其與知名中國科技公司關係的方式命名其晶圓廠。這種方法不僅確保了判斷力,而且提高了營運效率。在這些工廠中,位於青島的青島思恩工廠以及位於深圳的工廠(華為負責管理 PST、PXW、SWX 和 PJHT)都體現了這種命名慣例。戰略品牌化使華為能夠有效率地實現其生產目標,而不會引起過多的關注。

中芯國際5nm製程展現出驚人的功率效率

據悉,華為至少有五座營運中的晶圓廠具備生產7奈米晶片的能力,與中國領先的半導體製造商中芯國際並駕齊驅。這些工廠擁有強大的生產能力,對於滿足華為產品的龐大需求至關重要。透過實現供應鏈的垂直整合,華為確保了行動裝置和AI加速技術的系統單晶片(SoC)的穩定供應。

華為的雄心壯志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該公司在受益於大量研發資源和國家支持的同時,成功地為客戶和製造商建立了一個生態系統。這使華為在科技業的進一步擴張中佔據了有利地位。

來源和圖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