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作者不持有本文提及的股票的任何部位。
今年第二季度,英特爾經歷了與上一季類似的需求激增。許多客戶選擇提前調整訂單,以應對可能影響半導體產業的特定行業關稅。儘管如此,英特爾預計其營收仍將年比大幅下滑。
英特爾 (INTC) 2025 年第二季財報
截至6月30日的三個月,英特爾公佈的非公認會計準則營收達128.59億美元,超出市場普遍預期的118.7億美元。這一意外之喜反映了該公司在充滿挑戰的市場環境中展現的韌性。
分析本季的收入來源,英特爾的細分包括:
- 客戶端運算集團(CCG): 78.71億美元
- 資料中心與人工智慧(DCAI): 39.39億美元
- 英特爾代工: 44.17億美元
- 其他部分: 10.53億美元
總產品收入達118.1億美元,其中代工部門貢獻了44.17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的「其他」收入類別包括英特爾網路和邊緣運算部門的收益,該部門現已停止營運。
儘管營收數據強勁,但英特爾本季非公認會計準則毛利率為29.7%,低於36.5%的預期。此外,該公司非公認會計準則每股盈餘(EPS)為-0.10美元,低於市場普遍預期的0.01美元。
2025年第三季展望
展望未來,英特爾第三季業績指引顯示,預計營收約131億美元,季增1.87%。這符合公司應對當前經濟狀況、把握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的努力。

在一次重大的營運轉變中,最近的報告顯示,英特爾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將員工人數從 99, 500 人減少到 75, 000 人,以提高效率。
市場對英特爾最新發布的獲利報告反應良好,盤後交易中股價上漲約 3%,顯示投資人在充滿挑戰的環境中仍保持樂觀情緒。
分析師們尤其渴望在即將召開的財報電話會議上了解英特爾優先發展下一代技術的策略。重點在於英特爾可能從目前的18A製程過渡到14A工藝,這可能與台積電尖端的2奈米技術保持一致。根據路透社報道,這種策略轉變可能很快就會開始。
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 (LIP-BU TAN) 在財報發布前面臨越來越大的投資者壓力,由於公司落後於 NVIDIA 和 AMD 等競爭對手,華爾街要求公司找到一條可靠的獲利途徑,而不僅僅是削減成本。
— First Squawk (@FirstSquawk) 2025年7月24日
轉向14A過程,英特爾可能需要承擔與18A過程相關的巨額減損損失,可能高達數十億美元的損失。儘管如此,執行長陳立武(Lip-Bu Tan)仍然面臨壓力,需要找到一條可行的可持續獲利之路。
此外,正如最近強調的那樣,KeyBanc 分析師指出,英特爾 18A 製程的良率已提高至 55%,縮小了與台積電在其定制 2nm 製程上的表現之間的差距。
然而,英特爾新任執行長如今面臨著一個關鍵挑戰:儘管台積電仍然是英特爾產品部門最有效的代工合作夥伴,但任何退出其代工協議的行為都可能導致數十億美元的固定成本損失。如果沒有英特爾自身產品部門的大量訂單,這些成本是無法降低的。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