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特爾近期的一系列人事變動引發了一系列變革,尤其是在執行長陳立武(Lip-Bu Tan)上任之後。這次人事變動為市場帶來了一些不確定性,但也為「藍色團隊」(Team Blue)指明了更清晰的方向。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這些變化,並評估英特爾未來的發展軌跡。
為了更好地理解英特爾的戰略格局,有必要審視前執行長 Pat Gelsinger(Pat Gelsinger)領導下的英特爾營運狀況。基辛格的領導風格以「混合」營運模式為特色,優先考慮內部設計和製造能力。他的「IDM 2.0」策略為強大的代工部門奠定了基礎,他的目標是透過積極的擴張舉措,將英特爾定位為台積電的有力競爭對手。
儘管英特爾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計劃,但其晶圓代工服務 (IFS) 的預期成功並未如期實現。一個典型的例子是 18A 節點,該節點原定於 2024 年上市,現已被推遲,更新後的預測為 2026 年初。在此次延後之前,晶圓代工領域已投入數十億美元,且出現了營運虧損,引發了人們對這些努力的可持續性的質疑。

基辛格任職期間的另一個疏忽是對蓬勃發展的人工智慧領域態度冷淡,尤其是與英偉達和AMD等競爭對手相比。儘管對人工智慧技術的需求日益增長,但英特爾未能提供全面的機架級解決方案,導致收入損失,甚至未能達到10億美元的里程碑,錯失了重大機會。
英特爾新任執行長陳立武:呼籲變革
陳立武(Lip-Bu Tan)曾於2022年擔任英特爾董事會成員,由於官僚主義問題,他於2024年卸任,但於2025年3月重返英特爾擔任執行長。陳立武上任後,認識到英特爾落後的關鍵領域,並自下而上地啟動了戰略改革。他沒有立即著手解決特定業務部門的問題,而是優先進行內部行政改革,以精簡營運。
英特爾長期以來一直處於困境之中。我們落後於創新。因此,我們適應和滿足您需求的速度太慢了。您值得擁有更好的,我們需要改進,而且我們一定會改進。
陳在就職備忘錄中重組了資料中心和人工智慧集團等主要業務部門的報告機制,要求它們直接向他報告。此舉旨在加強問責制,簡化決策流程,最終使陳能做出影響公司未來發展的重要決策。

陳志勇此後一直強調英特爾「以工程為中心」的企業文化,並因此剝離非核心部門,專注於核心運算能力。例如,英特爾將其行銷職責外包給埃森哲,利用人工智慧提升公司形象。雖然此舉將導致大規模裁員以降低營運成本,但其目的是將資源重新分配到那些被認為有前景的領域。
這種以工程為中心的策略引發了人們對IFS部門未來的擔憂。在陳炳耀的領導下,英特爾似乎將優先考慮其代工服務的內部使用,而非外部客戶的承諾,這可能會降低該部門對外部收入的依賴。
陳炳耀領導下的英特爾代工未來
預計在陳志勇的領導下,IFS 將經歷一場變革,尤其是在目前難以吸引外部客戶的情況下。預期的 18A 和 14A 晶片反映了對前景的調整,財務長在 5 月指出,外部客戶對深入合作的承諾有限。因此,客戶可以預期 18A 技術的推出將受到限制,主要用於滿足英特爾的內部需求。

儘管人們對 IFS 對新技術的承諾(包括 18A 衍生產品和 14A 製程的開發)抱持一定樂觀態度,但英特爾在擴大產能以達到台積電水準方面的經驗仍缺乏佐證。近期對國內晶片生產的關注引發了一些初步希望,但英特爾的具體計劃,尤其是有關其俄勒岡州工廠的計劃,仍未實現。

展望未來,雖然英特爾代工業務在陳福陽的領導下仍有發展空間,但不太可能像基辛格時期那樣蓬勃發展。英特爾的主要目標似乎是改善收入來源並減少營運虧損,這可能需要更嚴格的措施。
英特爾預計裁員和重組
從市場角度來看,股價或許並不能直接反映公司的承諾,但它對於滿足股東和董事會的期望仍然至關重要。英特爾已開始在各部門進行大規模裁員,旨在降低營運成本並提升財務績效。最近的報告顯示,其以色列業務可能會進行裁員,這強化了英特爾實現財務目標的決心,即使這意味著要做出艱難的選擇。
此外,預計產品和路線圖將進行調整,Falcon Shores AI 加速器計畫的取消就是明證。儘管如此,藍隊所採用的工程驅動方法可能會在消費級硬體領域帶來改進,尤其是在 CPU 領域,自 Raptor Lake 以來,該領域一直缺乏成功的產品。 Nova Lake 和 Panther Lake 的進展跡象為消費級市場帶來了一些樂觀情緒。

此外,英特爾可能會增加其業務的外包,其中可能包括其代工需求。與台積電的策略合作夥伴關係可能在塑造英特爾的未來發展中發揮關鍵作用,尤其是考慮到基辛格領導下英特爾先前專注於內部晶片採購。在陳文卓的領導下,英特爾與台積電的合作將持續深化。
陳志勇的願景還包括在英特爾內部建立一種「類似新創公司」的文化,重點是減少官僚結構、扁平化層級結構,並增強對市場回饋的回應能力。這種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將致力於提供能夠更好地服務最終用戶和合作夥伴的產品。總體而言,隨著時間的推移,公司內部預計將發生重大變革。
總而言之,英特爾已做好準備,在應對複雜的消費者情緒的同時,不斷完善其業務策略。執行長陳志堅已體認到,必須採取果斷行動,引領公司重回巔峰。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