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作者不持有文中討論的任何股票。
英特爾公佈令人失望的財報後,市場反應激烈,導致其股價今日下跌9.4%。儘管營收超出華爾街預期——達到129億美元,市場普遍預期為119億美元——但這家科技巨頭的每股盈餘(EPS)仍未達到預期,虧損0.01美元,而非預期獲利。此外,作為削減成本和精簡營運的更廣泛策略的一部分,該公司宣布將進行大規模裁員,裁員人數將達到30%。
摩根大通對英特爾復甦的懷疑
在英特爾公佈財報之前,華爾街對該公司在下一代晶片製造方面的進展,尤其是備受期待的18A製程以及舊款14A製程的現狀,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然而,英特爾的業績卻未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首席執行官陳立武透露,計劃將18A技術的應用限制在內部使用,這引發了人們對英特爾在獲得足夠訂單的情況下,14A工藝的開發是否能夠繼續進行的質疑。
這種情況為英特爾的代工業務模式蒙上了一層不確定性,導致分析師質疑擬定的18A製程能否獲利,能否有效促進訂單流。儘管英特爾財務長David Zinsner試圖安撫投資者,聲稱18A工藝的生產將「分批」進行,預計會長期持續,但人們對英特爾代工業務的可持續性仍心存疑慮。

財報發布後,摩根大通(JPMorgan)發布了分析報告,指出英特爾股價持續下跌,截至下午晚些時候,股價約20.5美元,下跌了9%。摩根大通雖然將英特爾的目標價從20美元略微調整至21美元,但維持「減持」評級,反映出對該公司未來業績的持續擔憂。
財報電話會議中一個關鍵的觀察是,英特爾的收入可能受益於為應對關稅影響而採取的搶先訂單策略。摩根大通警告稱,這種急於下單的策略可能會導致未來需求減弱,尤其是在下半年,因為客戶可能已經搶先囤積了晶片,從而減少了未來的訂單。
此外,有關英特爾轉向無晶圓廠模式(暗示英特爾可能退出晶片直接製造業務)的猜測也給投資者敲響了警鐘。摩根大通的評論凸顯了人們對英特爾復甦之路缺乏明確性的看法,引發了人們對其可能損失數千億美元開發支出的擔憂。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