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作者不持有文中討論的股票。
英特爾信用評級下調:批判性分析
英特爾曾是半導體產業的主導力量,如今正面臨重大挑戰,惠譽近期下調信用評等就體現了這一點。這項變革凸顯了該公司發展軌跡的困境,這與穆迪和標普全球在2024年採取的類似行動如出一轍。惠譽已將英特爾的長期債務評級從BBB+下調至BBB,這一評級僅比垃圾級高出兩級。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降級伴隨負面展望,預示未來可能進一步下調。值得強調的是,BBB 評級是惠譽「投資等級」定義中的最低等級。
英特爾的財務健康狀況
與長期債務評級下調相比,惠譽維持英特爾短期債務的F2評級,顯示該公司履行其短期財務義務的能力令人滿意。根據惠譽的詳細評論:
「信用指標仍然疲軟,需要更強大的終端市場和成功的產品提升,以及未來 12-24 個月的淨債務削減,才能使 EBITDA 槓桿率恢復到與評級一致的水平。”
影響英特爾信用評等的關鍵因素
惠譽概述了影響英特爾信用重新評級的幾個關鍵因素,其中包括機會和挑戰:
- 延遲去槓桿,預計 EBITDA 槓桿率將從 2024 年底的 5.0 倍下降到 2025 年的 4.0 倍,到 2027 年進一步下降到 2.5 倍。
- 在未來 18 個月內提高製造產量和客戶對英特爾即將推出的 18A 製程的採用,對於穩定市場佔有率和提高利潤率至關重要。
- 透過實施包括大幅裁員在內的積極成本削減策略,英特爾的目標是將營運費用從 2024 年的 194 億美元降低至 2025 年的 170 億美元和 2026 年的 160 億美元。
- 預計研發費用將持平,而 EBITDA 利潤率預計將從 2024 年的 20% 左右提高到 2026 年的 30% 以上。
- 預計出售 Mobileye 普通股和 Altera 多數股權將帶來約 53 億美元的收益,加上 2025 年第一季從記憶體業務剝離中獲得的 19 億美元,這將抵消重組費用。
- 貿易挑戰導致對 2025 年下半年的展望更加保守,特別是因為上半年受益於需求拉動。
- 英特爾有潛力透過降低其下一代 14A 製程的資本支出來提高其資本密集度,儘管這可能會危及長期收入成長。
- 高通和 AMD 在個人電腦領域的競爭日益激烈,這帶來了額外的挑戰。
- 短期內,英特爾產品陣容的限制可能會阻礙其利用日益增長的人工智慧 (AI) 需求的能力。
市場復甦的策略性舉措
在執行長陳立武的領導下,英特爾的策略旨在透過加速製程技術的進步來奪回失去的市場份額。公司未來對即將推出的14A節點的依賴取決於能否獲得客戶的堅定承諾。同時,陳立武專注於重振英特爾的x86生態系統,推出Panther Lake(當前世代)和Nova Lake(下一代)CPU以及Granite Rapids GPU,並即將推出對同步多執行緒(SMT)的支援。
為了應對不斷上升的營運費用,英特爾將實施 15% 的裁員計劃,這將影響到截至 2024 年底其員工總數 99, 500 人。此前,該公司已在 2023 年和 2024 年分別裁員 15, 000 人,並關閉了位於德國和波蘭的工廠。
當英特爾在這些動盪的環境中航行時,利害關係人必須密切關注其策略舉措和市場動態,以便更好地了解復甦的潛在途徑。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