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執行長黃仁勳回應了人們對人工智慧(AI)產業可能重蹈網路泡沫覆轍、出現衰退的擔憂。黃仁勳強調,目前對運算能力的需求強勁,與網路泡棉時期快速擴張和最終破裂的驅動因素截然不同。
英偉達執行長強調人工智慧開發對運算能力的需求不斷增長
人們將人工智慧的發展與網路泡沫時代相提並論,很大程度上源自於對股價的認知,而非基於科技本身的現實。許多觀察家提到英偉達(NVIDIA)的股價在短時間內飆升,漲幅驚人。儘管如此,黃仁勳(Human Huang)仍然反對泡沫的說法。在《金融時報》「現代人工智慧的思想」專題報導中,他接受採訪時強調,人工智慧基礎設施的進步推動了對運算能力的巨大需求,尤其指出「暗光纖」的實用性得到了提升。
Q:您是否擔心我們可能無法完全理解當前局勢,並可能面臨類似網路泡沫破裂的局面?如果是這樣,與網路泡沫時期相比,我們對人工智慧需求有哪些誤解?
黃仁勳:在網路泡沫時期,大量已部署的光纖處於閒置狀態,被稱為「暗光纖」。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如今幾乎所有GPU資源都被充分利用了。
作為背景,「暗光纖」指的是90年代末期電信公司大規模擴建網路基礎設施的情景,當時電信公司預期需求會激增,但最終需求並未出現。這種過度建設導致投資幾乎沒有回報。這一歷史教訓凸顯了技術擴張中人為需求和真正需求之間的差異。
黃認為,雖然大眾通常將人工智慧與 ChatGPT 或圖像生成工具等熱門應用聯繫起來,但人工智慧的真正發展遠不止於此。他聲稱,人工智慧已經發展到能夠「有效思考並透過研究進行自我完善」的階段,而這種能力尚未被廣泛應用。此外,企業產生的查詢量和運算需求規模都在加速成長,這顯示當前的需求是合理的,而非人為誇大的。

儘管我們暫且不對黃仁勳關於運算需求的觀點與網路泡沫時期的比較是否成立做出評判,但人工智慧顯然擁有巨大的成長潛力,這需要先進的運算能力。英偉達、AMD 和英特爾等主要廠商都可以滿足這項需求。然而,能耗以及微軟等雲端服務供應商能否有效整合這些先進的人工智慧晶片等挑戰,將在該技術的未來發展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