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執行長黃仁勳對中國科技巨頭華為日益激烈的競爭表示擔憂,他稱華為是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在人工智慧(AI)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
華為快速發展的AI能力
在人工智慧領域,華為憑藉其在本土人工智慧運算技術方面取得的顯著進步,成為中國最具競爭力的本土企業之一。自中國開始追求人工智慧領域的領先地位以來,華為一直致力於開發能夠與英偉達產品相抗衡的硬體解決方案。華為近期發布的一系列公告促使黃仁勳更加重視這家中國公司。在亞太2025問答環節中,他向媒體分享了以下見解:
問:華為等中國公司正積極爭取英偉達的合作。英偉達對此有何看法?
黃仁勳:英偉達是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基礎設施技術公司,遙遙領先競爭對手。然而,低估華為這樣的競爭對手是愚蠢的。華為已經掌握了5G通訊技術,並且能夠製造出出色的智慧型手機。他們已經擁有這項技術,所以華為發布雲端矩陣並不令人意外。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非常重視這場競爭。隨著中國迅速崛起,英偉達的步伐更快。
華為近期發布了雄心勃勃的AI晶片路線圖,該路線圖涵蓋至2027年,展示了搭載自研高頻寬記憶體(HBM)並顯著提升性能的產品。其中一項計畫是,華為將透過新一代Atlas SuperPoD提升其機架級解決方案的效能,其效能可與NVIDIA的Rubin架構相媲美。這得益於單一叢集中整合了8192顆昇騰950 AI晶片,並採用創新的「堆疊式」機架架構,突破了運算能力的極限。

黃仁勳意識到華為在人工智慧領域正以驚人的速度發展。由於英偉達已被中國市場拒於門外數月,與本土競爭對手的競爭變得愈發艱難。英偉達在中國推出Blackwell AI晶片時遭遇重重阻礙,而華為則加速與英偉達的Rubin架構展開直接較量。這種情況表明,對黃仁勳而言,挑戰不僅在於重返中國市場,更在於如何應對華為的快速發展。
目前,英偉達與中國的關係前景不明朗。然而,有一點毋庸置疑:華為在計算技術領域的進步勢不可擋。或許在未來的某個時候,英偉達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將不再是中國國內雲端服務供應商和大型人工智慧公司的首選。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