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的基準測試顯示,聯發科天璣 9500 晶片透過有效利用 ARM 的最新技術,在多個方面超越了Google的 Tensor G5 SoC。這引發了人們對Google晶片設計方法有效性的質疑,顯示其策略存在潛在缺陷。
鑑於這些發展,Google已開始公開拒絕將基準測試作為衡量晶片性能的最終標準。雖然這些評估確實無法反映晶片的全貌,但它們仍然是衡量晶片性能的重要指標——尤其是在一款產品的價格與蘋果產品相似,但在過熱和高負載下性能不佳的情況下。
架構比較:聯發科 Dimensity 9500 與 Google Tensor G5
- CPU 配置
- Dimensity 9500 搭載八核心架構,包括一個 ARM C1-Ultra 核心,主頻 4.21 GHz,配備 2MB L2 快取;三個 ARM C1-Premium 核心,主頻 3.50 GHz,配備 1MB L2 快取;四個 ARM C1-Pro 72 快取 L.
- 相較之下,Tensor G5 還配備了八核心 CPU,由 3.78 GHz 的 ARM Cortex-X4 核心、五個 3.05 GHz 的 ARM Cortex-A725 核心和兩個 2.25 GHz 的 ARM Cortex-A520 核心組成,不過Google尚未透露這些規格的 L2 核心版本。
- GPU 效能
- Dimensity 9500 整合了全新推出的ARM Mali-G1 Ultra MC12 GPU,可提供增強的光線追蹤功能和 120fps 的流暢遊戲體驗。
- 相反,Tensor G5 由 Imagination IMG DXT-48-1536 GPU 提供支持,完全不支援光線追蹤。
- 人工智慧處理
- Dimensity 9500 包含聯發科先進的 NPU 990,用於 AI 和機器學習任務。
- Tensor G5 採用客製化 TPU 來處理類似的 AI 工作負載。
聯發科 Dimensity 9500:Google Tensor G5 的效率教訓
最近的討論凸顯了Google在 Tensor G5 晶片設計上的碎片化做法,但問題遠不止於此。 Tensor G5 中的 ARM Cortex-X4 核心問世近兩年半,這表明Google決定優先使用較舊的技術來節省成本,而聯發科則在其 Dimensity 9500 晶片中選擇了 ARM 的最新產品。


差距非常明顯,Dimensity 9500 在 GeekBench 6 測試中擊敗了 Tensor G5。此外,Google決定透過排除光線追蹤來限制 GPU 功能,這進一步削弱了效能指標。
財務視角
Dimensity 9500 的定價區間為 180 至 200 美元,極具競爭力,與高通的驍龍 8 Elite Gen 5 相比,價格降低了近 50%。相反,Google對 Tensor G5 的目標定價策略是每台 65 美元左右。
Google Pixel 10 的起價為 799 美元,與 iPhone 17 基本款的價格相當,因此人們可能會認為其性能應該反映出這一溢價。然而,由於谷歌嚴格的成本策略,Pixel 10 似乎表現不佳。值得注意的是,它沒有配備專用的均熱板,這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尤其是考慮到 Tensor G5 在高要求任務下容易過熱。
相較之下,聯發科成功地生產了天璣 9500,在不犧牲品質或做出諸如取消高級功能等妥協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成本。這項策略體現了更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理念。
最後,經過深思熟慮,谷歌應該考慮制定更合理的定價策略。考慮到Pixel 10的局限性,以低於iPhone 17的價格出售,可以更好地協調消費者的價值觀念。 Pixel 10降價100美元,更符合消費者的預期,這也是合理的。
總而言之,聯發科的天璣 9500 為Google未來的 Tensor 晶片設計提供了重要的經驗教訓:
- 利用最新的 ARM CPU 技術代替老化的內核,以避免無意中削減成本。
- 避免使用客製化 GPU,除非它們具有全部功能,包括光線追蹤等基本功能。
- 避免極端的成本削減,以免損害 Tensor 產品線的完整性。
- 確保定價與性能一致,以滿足與主要競爭對手相當的客戶期望。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