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官員估計,2025年華為AI晶片產量可能達20萬片

美國官員估計,2025年華為AI晶片產量可能達20萬片

請注意,本文內容並非投資建議。作者未持有文中提及的任何股票。

了解美國人工智慧晶片生產的出口管制

在眾議院外交事務南亞和中亞小組委員會最近舉行的聽證會上,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部副部長傑弗裡·凱斯勒闡述了中國人工智慧晶片生產能力的現狀。他特別指出,預計中國對華為昇騰晶片的產量將被限制在最多20萬片。

對中國人工智慧晶片產量成長的擔憂

聽證會開始時,密西根州共和黨眾議員比爾·休森加(Bill Huizenga)就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關於中國晶片生產的斷言向凱斯勒尋求澄清。凱斯勒證實,美國政府的評估認為,“華為2025年的昇騰晶片產能將達到或低於20萬片”,預計其中大部分晶片仍將在中國境內生產。

雖然與競爭對手的產量相比,這個數字可能顯得微不足道——例如,預計到2024年,英偉達將向其主要客戶交付超過200萬顆AI晶片——但凱斯勒警告稱,不應掉以輕心。他強調,中國正在大力投資,以提高其AI晶片產能的產量和複雜程度,加劇了美國對這一新興競爭保持警惕的迫切性。

美國多邊協定與人工智慧晶片安全

討論轉向了川普政府「星際之門」計畫​​下近期達成的美國與阿聯酋晶片協議的影響。加州民主黨眾議員西德尼·凱·卡姆拉格-多夫(Sydney Kai Kamlager-Dove)對防止美國技術轉移至中國公司而採取的安全措施表示擔憂。凱斯勒(Kessler)保證,合作夥伴國家都了解針對人工智慧晶片出口的嚴格安全協議,並指出任何交易都必須獲得美國工業和安全局(BIS)的批准。 BIS會評估這些技術是否能夠安全地部署到海外,這是任何批准前的關鍵考慮因素。

應對人工智慧晶片開發的國際競爭

針對中國晶片產量與美國之間據稱正在縮小的差距,加州民主黨眾議員阿米·貝拉指出,此前報道的20萬片晶片產量限制低得令人意外。凱斯勒概述了美國遏制中國晶片進步的策略,主要有兩方面。第一,戰略是促成國際協議,特別是與中東國家達成協議,以確保美國人工智慧晶片在全球的持續使用,他認為這將鞏固美國的技術領先地位。

該策略的第二個面向是嚴格的出口管制,旨在確保美國技術不會幫助華為等敵對公司的技術發展。

跨國出口管制協調面臨的挑戰

凱斯勒也被問到盟友的出口管制可能會如何破壞美國限制中國取得先進人工智慧晶片的努力。儘管他承認情況複雜,並承認仍有許多工作要做,但他指出,在與一些夥伴國家達成一致方面取得了進展,儘管仍存在重大差距。他指出,缺乏一致性的領域不幸地使對手得以進一步推進其技術進步。

此外,凱斯勒強調,美國及其盟友建立的出口管制制度無意中助長了對手尋求先進技術的替代途徑。這些團體展現出了規避限制的技巧,凱斯勒表示他個人一直在關注這個問題。

來源和圖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