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興奮,但也凸顯了美國面臨的一個緊迫困境:老化的電網基礎設施。隨著大型科技公司不斷擴大資料中心以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工智慧需求,現有的電力系統可能無法勝任。
2030年美國能源需求將持續成長:電網容量可能面臨壓力
Meta、亞馬遜和谷歌等科技巨頭正積極增加對人工智慧的資本支出,以提升其運算能力,並在開發頂級人工智慧模型方面確保競爭優勢。然而,這場爭奪「人工智慧優勢」的競賽也帶來了重大的能源影響。由於美國仍在努力應對幾十年前建造的電網,預測表明,如果不迅速採取行動進行現代化改造,這場所謂的人工智慧革命可能會導致嚴重的能源短缺。
高盛的一份報告強調了一個關鍵瓶頸:資料中心的能源需求遠遠超過必要的電網升級速度。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美國可能很快就會面臨嚴重的能源危機,而一項互聯互通請求就可能耗費高達5千兆瓦的電力——足以滿足超過500萬戶家庭的用電需求——這將使危機雪上加霜。

隨著科技公司適應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其營運標準已轉向千兆瓦級能源中心。 Gartner 預測,美國超過 40% 的資料中心可能難以維持運營,並預測到 2027 年能源消耗量可能飆升至 500 太瓦時。這種需求激增已經影響了電價,Axios報告稱,到 2040 年,主要數據中心所在地的月度電費預計將上漲 14 美元至 37 美元(不包括通膨影響)。
如果美國電網無法跟上:大型科技公司的大膽舉措
面對持續人工智慧創新的迫切需求,Google和亞馬遜等公司意識到,停止擴張可能會危及自身的財務表現。因此,他們開始投資自身的能源解決方案。這一趨勢的例子包括:Meta 建設天然氣設施以支援其龐大的數千兆瓦人工智慧系統;微軟則計劃重振三哩島核電項目,以支援其超級運算業務。這項戰略重心轉移清楚地表明,科技公司正在進軍能源領域,尋求在老舊電網中實現可靠性。

雖然這些措施從長遠來看可以緩解國家電網的一些壓力,但眼前的擔憂仍然存在。發電廠建設耗時長,而資料中心的擴張速度卻令人擔憂。亟需制定策略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值得一提的是,前總統川普的「人工智慧行動計畫」旨在應對這些挑戰,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來改善美國電網系統。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