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約一年前,微軟在 Windows 11 中推出了名為「Recall」的突破性功能。該工具旨在記錄您的活動並記住電腦上的各種任務,使用戶能夠向專用數位助理提出情境查詢。然而,儘管提供了隱私控制和選擇加入的選項,但該功能的推出很快就引發了爭議,促使微軟撤回了「Recall」功能。
這次反彈源於公眾對微軟記錄用戶活動並與人工智慧模型共享資訊的舉措的擔憂。儘管微軟向客戶保證,此類資料收集將在本地進行,不會傳輸到其伺服器,但其缺乏強大的安全功能加劇了公眾的不信任。最終,此事成為這家科技巨頭面臨的重大公關問題。

雖然在廣泛的 Insider 計劃測試之後,Recall 的功能有了顯著改善,但一些第三方應用程式仍然為用戶提供了屏蔽 Recall 功能的選項。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積極的進展,因為它凸顯了加強對監控我們行為的軟體(即使經過用戶同意)進行審查的必要性。隨著 Windows 10 十週年紀念日即將到來,以及其預定的支援終止日期,有必要認識到,Windows 用戶對隱私意識的增強很可能源於 Windows 10 本身的使用體驗。
Windows 10 與遙測之爭

要理解當前圍繞微軟的隱私問題,我們必須重新回顧 2015 年 Windows 10 的艱難發布。雖然 Windows 10 如今已經擁有一群忠實的追隨者,但它的首次亮相卻面臨著相當大的批評,尤其是圍繞著「遙測」這個詞。
對於軟體開發人員來說,遙測是指以匿名方式收集數據,用於監控軟體效能並診斷問題,例如 Microsoft Word 等應用程式崩潰。雖然遙測對於軟體健康至關重要,但它在 2014 年 Windows 10 技術預覽版隱私聲明中的提及引發了軒然大波,許多用戶擔心微軟正在侵犯他們的隱私。
Windows 10 發布前,公眾的反對聲浪十分強烈,迫使微軟竭力加強隱私控制,甚至向用戶保證 Cortana 收集的數據是可控的。大眾的擔憂不斷升級,軟體盜版團體甚至俄羅斯的某些律師事務所都敦促對微軟的做法展開調查。到 2017 年,瑞士和法國等國的監管審查凸顯了人們對隱私侵犯的持續擔憂。
在這段動盪時期,微軟孜孜不倦地努力安撫大眾,建立了隱私儀錶板,並修復了與用戶隱私相關的漏洞。顯然,此次發布並沒有像公司希望的那樣順利。
走向透明化

到2017年4月,微軟的情況開始好轉。這項變更主要歸功於資料收集實踐透明度的提高、隱私控制的改進以及Windows更新期間隱私設定的資訊提醒。到2017年8月,微軟報告稱其獲得了客戶的“積極反饋”,表明其在解決隱私問題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儘管如此,微軟並非完全清白;儘管監管機構不斷努力引入新的隱私措施,並強調用戶資料並非未經同意傳輸,但資料濫用的指控仍持續引起關注。不過,對微軟來說,最糟糕的時期似乎已經過去了。
當前情勢

回想起來,圍繞 Windows 10 遙測實作的恐慌或許被誇大了。需要重申的是,遙測是軟體開發的典型組成部分,許多領先的科技公司都在實踐。然而,在此期間,微軟卻成為了恐懼、不確定性和懷疑(FUD)的焦點。
作為參與早期技術預覽版的 Windows 10 老用戶,我對這一階段出現的積極進展感到欣慰。公司對隱私問題的意識日益增強,而使用者對其資料隱私權的認知也日益加深。這種意識不僅限於 Windows 10 的使用體驗;我們現在認識到,我們的資料是有價值的,需要保護。
儘管起步坎坷,Windows 10 最終累積了一批對其功能讚不絕口的強大用戶群。值此慶祝 Windows 10 十週年之際——2025 年 7 月 29 日將迎來它的里程碑——我們必須認識到,Windows 10 深刻地塑造了我們對軟體隱私的理解,並強調了資料保護在當今數位時代的重要性。
本文是我們「Windows 10 十週年」系列文章的一部分,旨在紀念這款影響力非凡的作業系統誕生十週年。請關注我們專題欄目,了解更多相關文章。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