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epSeek 對人工智慧和資料隱私的爭議性影響
今年是人工智慧產業的關鍵一年,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中國公司 DeepSeek 顛覆了科技格局。他們的創新模型對 Meta 等老牌巨頭構成了巨大競爭,同時保持了極低的價格和驚人的性能。然而,這種崛起並非沒有受到質疑,尤其是該公司與中國的關係,這導致各國對其抱持更高的質疑,包括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 (NASA) 等機構禁止使用 DeepSeek。
德國在資料隱私議題上表明立場
最近,審查焦點轉移到了德國,柏林資料保護機構正式向蘋果和谷歌舉報了DeepSeek。該機構要求這兩家科技巨頭將這款聊天機器人應用程式從其德國應用程式商店下架,這引發了人們對用戶資料安全和隱私的嚴重擔憂。
非法資料傳輸指控
柏林資料保護和資訊自由專員聲稱,DeepSeek 違反了資料保護法,非法將用戶資訊傳輸到中國的伺服器。這些資料包括聊天記錄、上傳文檔,甚至地理位置和裝置識別碼等敏感資訊。
監管挑戰
專員梅克·坎普強調了歐洲嚴格的資料隱私法規帶來的挑戰。歐盟對向未提供同等隱私保護的國家傳輸個人資料實施嚴格的規定—而中國顯然不在該名單之列。因此,DeepSeek 的傳輸行為被視為非法,人們越來越擔心中國當局對其管轄範圍內儲存資料的存取範圍。
不遵守規定
在5月將這些非法數據行為告知DeepSeek後,該公司未能採取糾正措施或做出充分回應。結果,坎普的辦公室利用《數位服務法》賦予的權力,正式向Google和蘋果報告了該應用程式的違規行為。
科技巨頭面臨的壓力
現在,責任落在了蘋果和谷歌身上,他們面臨法律上的義務,必須迅速評估這份報告的有效性。在加強資料保護和問責制的呼聲日益高漲的背景下,他們必須決定是否將這款備受爭議的人工智慧應用從其在德國的平台上移除。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發展,該案的影響可能會對資料隱私標準和國際技術創新合作產生深遠的影響。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