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川普政府執政期間,台積電在美國的投資選擇很大程度上是被動的,是出於避免高關稅的願望,而不是出於戰略規劃。
台積電的投資:應對關稅壓力
作為全球領先的半導體製造商,台積電在持續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不斷發展的晶片市場中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儘管台積電在該行業中佔據主導地位,但它仍面臨來自川普政府的壓力,川普政府威脅台積電,除非它承諾投資美國工廠,否則將對其徵收高達 100% 的懲罰性關稅。川普總統在全國共和黨國會委員會晚宴上公開強調了這一立場,表明了政府在國內投資問題上的堅定立場。
台積電,我沒有給他們錢;偉大的公司,世界上最強大的公司。全球最大的晶片公司。他們斥資 2000 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工廠之一。這還是不用錢的。我所說的只是,如果你不在這裡建廠,你將會繳高額稅款,25%,也許 50%,也許 75%,也許 100%。
– 王牌
為了應對這一壓力,台積電承諾投資 1000 億美元,這將為在亞利桑那州建立四個新工廠以及一個尖端的封裝和研發中心鋪平道路。公開而言,此舉被描述為旨在實現供應鏈多元化和加強與美國市場聯繫的策略性舉措。然而,新興的見解表明,台積電的動機並非出於真正的熱情,而更多是為了遵守美國政府的要求,因為有指控稱他們面臨美國公司竊取技術的指控。

台積電向美國擴張雖然可能帶來一定的優勢,但也為半導體供應鏈帶來了複雜的挑戰。其中最主要的挑戰是將尖端技術推廣到美國設施所需的複雜過程。台積電的目標是在本世紀末將產量提升至 1.6 奈米製程節點,這表明美國半導體產業有著雄心勃勃的目標。然而,這項投資的起源帶有強制色彩,而非戰略遠見。
川普重塑美國供應鏈的整體願景符合一些經濟上的合理原則,但批評人士稱他的方法「過於激烈」且損害了商業利益。儘管台積電予以配合,但最近對台灣實施的關稅措施表明美國政府仍然難以預測,這使兩國關係更加複雜——儘管目前晶片進口不受這些關稅的約束。
發佈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