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的英特爾股權計畫:挑戰及國會批准的必要性

川普政府的英特爾股權計畫:挑戰及國會批准的必要性

最近出現了有關川普政府有意收購英特爾股份的討論,但此舉的影響尚未得到徹底審查,特別是可能需要國會批准。

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Lip-Bu Tan)最近與川普總統會面後,其地位發生了政治轉變。有報導稱,美國政府正在考慮投資英特爾,以支持國內製造業發展,包括在俄亥俄州新建一家工廠。然而,政府對企業的投資通常涉及許多考量,且極為複雜。

任何投資要落地,川普政府可能需要向國會申請授權,或為英特爾制定一項救助方案。然而,鑑於英特爾目前的財務狀況,在當前關鍵時刻將救助方案視為最審慎的舉措仍值得懷疑。

這讓人想起2009年的情況。當時,美國財政部在經濟大衰退期間投資了通用汽車,這是政府透過問題資產救助計畫(TARP)實施的紓困計畫的一部分。作為投資附加條件的一部分,通用汽車不得不申請破產保護,並制定生存計劃。

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
圖片來源:英特爾

分析通用汽車的案例,可以明顯看出英特爾不符合類似條件,降低了獲得救助的可能性。另一種情況可能是聯邦機構,例如國防部(DoD),可能收購英特爾的股份。先前的案例,例如國防部收購MP Materials的交易,由於國防部根據《國防生產法》(DPA)擁有現有的撥款授權,且投資規模不大,因此無需國會批准。

如果川普政府有意入股英特爾,獲得國會批准對於確保資金至關重要,尤其是考慮到新建製造工廠所需的巨額資金——可能高達數十億美元。歷史經驗表明,即使與汽車業救助計畫不同,英特爾投資相關的法律框架和考量也可能需要國會內部進行耗時的談判。

來源和圖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