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華爾街分析師們正在分享他們對蘋果業務前景的見解,涉及的話題包括新推出的 iPhone 17 系列的需求,以及 Meta 最近推出的 AI 智慧眼鏡對蘋果硬體生態系統的影響。
Oppenheimer Insights:雷朋顯示智慧眼鏡需要進一步開發
奧本海默分析師馬丁楊 (Martin Yang) 最近在紐約的一次演示中體驗了 Meta 的雷朋 Display AI 智慧眼鏡。他的評估顯示,雖然該設備在消費級穿戴裝置領域有所創新,但它也面臨一些重大挑戰,例如眼部疲勞引起的不適以及視覺清晰度問題。
楊致遠堅稱,將雷朋眼鏡歸類為與Apple Watch相媲美的日常可穿戴設備,甚至將其視為智慧型手機的有力競爭對手,都為時過早。他表示有信心“在未來兩到三年內,蘋果的硬體生態系統將能夠抵禦這些新型AI智能眼鏡的衝擊”,從而為蘋果提供充足的時間來完善其即將推出的智能眼鏡產品。
對於不熟悉這款眼鏡的人來說,雷朋顯示器配備了足夠大的顯示屏,可以閱讀文字、觀看短視頻、導航和體驗即時翻譯。這款眼鏡採用了嵌入 Meta Neural Band 的獨特控制介面,該介面應用肌電圖 (EMG) 技術來解讀大腦和手之間的信號,從而可以透過簡單的手勢進行應用程式導航。
此外,最近的報導表明,蘋果已決定暫停其 Vision Pro 耳機高端版本的開發(該版本預計將於 2027 年以代號 N100 推出),轉而於 2026 年推出人工智慧智慧眼鏡。這些新眼鏡預計將配備整合式攝影機、麥克風和揚聲器,從而可以透過升級版 Siri 增強互動。
備受期待的蘋果智慧眼鏡將提供一些值得關注的功能,例如免持通知、即時AI支援和AI翻譯。不過,預計它不會配備擴增實境顯示器。
瑞銀證據實驗室:iPhone 17 上市後需求下降
另一方面,瑞銀證據實驗室正在監測全球30個市場的iPhone 17供應情況。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iPhone 17的總體需求已經超過了最初的發布高峰」。
瑞銀觀察到,市場對標準版 iPhone 17 機型的熱情已經消退,而“各大地區對‘Air’型號的等待時間表明,對其更纖薄的設計和不太先進的規格的需求正在下降。”
同樣,iPhone 17 Pro 機型的等待時間也在減少,在中國的等待時間明顯減少,已降至 13 天,低於去年的 14 天和一周前的 20 天。
此外,摩根士丹利預測,在最樂觀的情況下,蘋果2026年的iPhone出貨量可能達到約2.7億支。這一增長得益於蘋果計劃明年發布的六款新iPhone機型,包括iPhone 17e、iPhone 18(基礎版、Air、Pro和Pro Max版),以及可折疊iPhone的推出,以及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