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民眾對台積電在美國不斷加大投資的擔憂日益加劇。許多人擔心,這一轉變可能預示著「美國-SMC」(總部位於美國的半導體製造實體)的成立。
台積電關注美國市場引發台灣地區擔憂
自從這家半導體巨頭在前川普政府執政期間在美國進行巨額投資(據報道投資金額高達「數千億美元」)以來,有關台積電可能轉型為美國代工廠的說法在媒體上引起了廣泛關注。有傳言稱美國政府可能考慮收購台積電的股份,這進一步加劇了緊張局勢,引發台灣民眾擔憂該公司的忠誠度可能正在從本土轉移。根據UDN報告,最近的一項民調顯示,50% 的受訪者擔心台積電會發展成為以美國為中心的公司。
本報民調顯示,五成民眾擔心台積電成為「美國版台積電」。學者專家指出,這個「美國版台積電」或許已成現實。即便並非如此,美國針對台積電的戰略部署已對台灣半導體產業構成挑戰。 ——UDN(自動翻譯)
台灣著名大學國立政治大學的專家認為,川普政府的策略旨在讓台積電在美國掌控先進的晶片製程和精密的封裝流程。他們認為,台積電的存在至關重要;如果沒有台積電,台灣在美國供應鏈中的重要性將會顯著下降。這凸顯了半導體產業的地緣政治複雜性,尤其是在兩岸關係緊張加劇的背景下。 「重心轉向美國」體現了超越單純生產範疇的更宏大的野心。

台積電的客戶主要由英偉達、蘋果、博通和AMD等知名美國科技公司組成,這些公司都依賴台積電的尖端製造能力。為了回應川普政府振興美國製造業的目標,利用貿易限制已成為激勵大型科技公司增加國內投資的常用策略。台積電正處於這一轉變的前沿,其美國業務被認為對於加強與政府的關係並降低潛在的關稅至關重要。
儘管如此,台灣仍是台積電業務的基石,尤其是在先進晶片技術的研發方面。該公司大部分頂尖人才都來自台灣,確保核心競爭力和製造流程繼續留在該地區。此外,N2系列等高階節點僅在台灣晶圓廠生產,彰顯了台積電致力於維持其本土技術實力的決心。然而,毫無疑問,該公司已顯著實現業務多元化,並明顯傾向於美國市場。
有關此不斷變化的情況的更多更新,請參閱Dan Nystedt的報告。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