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製造業擴張,蘋果面臨25%關稅風險
川普政府加大力度迫使蘋果公司將 iPhone 製造業務遷回美國。如果不遵守規定,進口 iPhone 可能會被徵收 25% 的高關稅。此類關稅可能會導致蘋果提高消費者的零售價格,因為每部從國外運來的 iPhone 都會產生更高的成本。儘管如此,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卻頗具爭議地聲稱,這些關稅將由蘋果公司承擔,而不是轉嫁給消費者——這一說法遭到了質疑,因為成本增加通常會影響最終用戶。
了解政府對關稅的立場
AppleInsider在接受 CNBC 的 Squawk Box 採訪時報道了凱文哈塞特令人吃驚的言論。川普總統先前曾表達對蘋果執行長庫克的個人欽佩,但他敦促該公司專注於國內製造,而不是在印度等市場擴大工廠。哈塞特稱徵收的關稅「微不足道」。然而,與哈塞特的描述相反,分析師認為這些關稅可能會對蘋果的毛利率造成巨大損失。
“現在每個人都在試圖把對他們徵收哪怕是一丁點關稅都當成一場災難,試圖通過談判降低關稅。最終,我們會看看會發生什麼,看看會有什麼樣的更新,但我們不想損害蘋果的利益。”
對蘋果投資策略的潛在影響
雖然蘋果尚未對哈塞特的評論做出回應,但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可能對公司的營運決策施加有限的影響。如果關稅轉嫁給消費者,美國政府可能會實施對企業進行懲罰的法規。這些發展對蘋果未來四年在美國投資 5, 000 億美元的承諾構成了嚴重風險,因為徵收的關稅可能迫使該公司重新評估其財務策略。
“如果你認為蘋果在某個地方有一家工廠,生產一定數量的 iPhone,而且無論如何都需要賣掉它們,那麼蘋果將承擔這些關稅,而不是消費者,因為這是一種彈性供應。”
市場反應與分析師觀點
著名 TF 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池表示,如果蘋果優先考慮獲利能力,那麼承擔 25% 的關稅可能比將生產轉移回美國更可行。這與彭博社馬克古爾曼的觀點一致,他指出,iPhone 在國內生產的可能性很小,特別是由於勞動成本上升,這將導致零售價格大幅上漲。
結論
隨著蘋果應對這些挑戰,這家科技巨頭未來的生產和定價策略將受到持續的審查。情勢的演變不僅反映了美國貿易政策的複雜性,也反映了這家全球最有價值的公司之一所面臨的競爭壓力。
有關此發展故事的更多信息,請訪問CNBC。
更多見解可參考Wccftech。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