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資訊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作者未持有文中任何公司的股份。
美國政府與英特爾的股權交易:複雜的局面
上週,英特爾與美國政府達成了一項重要的股權融資協議,金融界對此持續發表分析意見。摩根士丹利分析師約瑟夫·摩爾(Joseph Moore)對此做出了更為謹慎的解讀,他認為此次合作可能會鞏固英特爾在半導體行業的地位。
協議詳情
美國政府將把分配給英特爾的111億美元撥款轉換為股權。該基金包括以下組合:
- 57 億美元的《晶片法案》撥款尚未轉移給英特爾
- 五角大廈提供的 32 億美元「安全飛地」獎
- 已發放 22 億美元 CHIPS 法案撥款
作為交換,美國政府將以每股20.47美元的價格獲得4.333億股英特爾新發行股票。此交易將使美國政府獲得9.9%的股權;然而,美國政府的參與將不會過度幹預,不會在英特爾董事會中佔有一席之地。
鑄造部門緊急授權書
為了使英特爾代工部門的潛在分拆變得複雜,政府已協商了一份為期五年、每股 20 美元的認股權證,如果英特爾出售其 49% 以上的代工業務,政府可以額外購買 5% 的英特爾股份。
哈塞特:英特爾將利用現金流入“採取行動”
—沃爾特·布隆伯格(@DeItaone) 2025年8月25日
對英特爾未來的預測不一
正如白宮經濟顧問凱文·哈塞特所言,儘管政府樂觀地宣稱這筆交易將幫助英特爾“重振旗鼓”,但實際情況卻更加複雜。約瑟夫·摩爾斷言,英特爾的復甦可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沒有靈丹妙藥。
“英特爾的復甦必須從改進的微處理器路線圖開始,而且沒有快速解決方案。”
摩爾批評了英特爾影響深遠的代工策略,指出其數十年來的多次迭代都未能取得顯著成效。他強調,英特爾必須鞏固其微處理器市場份額,以便為即將推出的14A技術等尖端製程的大規模投資奠定基礎。
鑄造部門目前面臨的挑戰
摩爾強調了一個令人擔憂的趨勢:英特爾基於10奈米和7奈米節點的老產品已經售罄,這表明與新款英特爾4代產品相比,消費者對其價值的認可度更高。在探討政府股權的影響時,他警告稱,任何與這筆資金相關的戰略要求都可能阻礙英特爾的長期戰略決策,而這些決策應該由財務指標而非民族主義壓力驅動。
英特爾正在持續探索重組路徑,從維持同時支援處理器和代工廠的IDM 2.0模式,到回歸IDM 1.0,或轉向「輕晶圓廠」模式。每條路徑都有其優缺點:IDM 2.0潛力最大,但如果英特爾無法在伺服器領域保持效能領先,風險也最大。
摩爾承認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Lip-Bu Tan)採取了謹慎的預測方式,他意識到重新奪回微處理器市場的份額可能帶來豐厚的回報。他認為,無需投資新工廠或複雜的政府乾預,就能實現成本與約600億美元的收入持平。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