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新年的臨近,多家領先的科技公司即將推出首批 2 奈米晶片組,這標誌著半導體創新領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業界翹楚台積電正為這項轉型做好準備,據報道,該公司早在今年 4 月就已開始接受訂單。這家台灣半導體巨頭計劃在四個不同的工廠全面投產,雄心勃勃地設定了每月 6 萬片的產能目標。然而,對於計劃在 2026 年利用這些尖端技術的客戶來說,這項進步的代價將不菲。
台積電 2nm 晶片成本預計比 3nm 晶片高出 50%
在試產階段,台積電2奈米製程的良率已達到60%,這意味著該公司已接近量產階段。蘋果、高通和聯發科等知名產業領導者預計將在未來一年受益於這項先進技術。自由時報網的通報顯示,台積電的四座生產基地分別位於高雄及新竹,其中P1廠已進入量產階段,月產量達1萬片晶圓。
P2工廠目前正在進行設備安裝,預計在未來三至四個月內開始試生產,預計月產能最高可達3萬輛。同時,新竹P1工廠已完成試生產階段,正過渡到全面量產,預計兩家工廠的總產量將達到3萬至3.5萬輛。
儘管產量目標很高,台積電表示不會向客戶提供任何折扣,這意味著每台晶片的成本預計為 3 萬美元。為了降低這些成本,台積電於 4 月推出了「CyberShuttle」服務,讓蘋果等客戶在共享的測試晶圓上評估其晶片,從而降低整體成本。此外,隨著三星計劃推出首款 2 奈米 GAA SoC Exynos 2600,競爭格局可能會發生變化。如果競爭對手能夠提高產能和良率,則有可能壓低晶片價格。
欲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參考新聞來源:自由時報網。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