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 Tony Hawk’s Pro Skater 替代遊戲和複製品

十大 Tony Hawk’s Pro Skater 替代遊戲和複製品

自 1999 年推出以來,《托尼霍克職業滑板》(THPS)一直是滑板電子遊戲領域的驅動力,塑造了滑板遊戲類型,並啟發了許多試圖複製其成功的遊戲。雖然有些遊戲,例如《辛普森一家滑板》未能引起玩家的共鳴,但其他一些遊戲卻開闢出了自己的市場,反映了 THPS 的廣泛影響力。

儘管各位開發商都嘗試打造同類型的遊戲,但很少人能達到動視和 Neversoft 的高度。這些衍生作品大多未能捕捉忠實玩家,導致續作數量有限。為了脫穎而出,許多創作者引入了獨特的元素,例如透過多樣化的設定、熟悉的角色,甚至將遊戲機制改編成其他運動項目。

探討 THPS 的影響

本文重點介紹十款受開創性遊戲《東尼霍克:終極版》(THPS)啟發的著名遊戲,每一款都展現了東尼霍克在遊戲界的傳奇。一款遊戲要被視為《東尼霍克:終極版》的克隆版,必須在原作於1999年首次亮相後發行,並沿用原作的玩法風格和機制。

10. AirBlade

《鳥人》的未來主義演繹

2001 年電子遊戲 AirBlade 的截圖。

AirBlade由 Criterion Games 開發,於 2001 年首次亮相,當時該工作室憑藉Burnout系列聲名鵲起。然而,在推出賽車遊戲之前,Criterion 曾嘗試過TrickstyleAirBlade等懸浮滑板遊戲。後者透過融合基於任務的玩法和特技表演,體現了更真實的 THPS 體驗。

與傳統滑板不同,懸浮滑板開啟了新的遊戲方式,讓玩家進行更大的跳躍和加速。雖然缺乏獨特的懸浮滑板技能是一個錯失的機會,但《AirBlade》仍然引入了一段關於少年英雄對抗企業貪婪的故事,以略顯老套卻引人入勝的敘事風格脫穎而出。儘管擁有眾多狂熱粉絲,但這款遊戲在商業上卻舉步維艱,這使得 Criterion 的注意力轉向了其他成功的系列遊戲。

9.街頭滑板2

更線性的體驗

2000 年電子遊戲 Street Sk8er 2 的截圖。

初代《街頭滑板8人》(Street Sk8er)未能達到預期,但其續作《街頭滑板2》(Street Sk8er 2)於2000年發行,較前作有了顯著提升。這款遊戲融合了《街頭滑板8人》的元素,提供了更具線性的關卡設計,將賽車元素與技巧玩法結合。玩家在與時間賽跑的同時,施展技巧來得分,這使其成為傳統《街頭滑板8人》玩法的一種娛樂性替代方案。

雖然賽車機制的整合可能時好時壞,但《街頭滑板2》在THPS的初期仍保持著競爭優勢。雖然該系列最終失敗了,但它為後來融入THPS系列遊戲的元素奠定了基礎,而EA則在2006年憑藉《滑板》重啟了其在滑板遊戲領域的存在。

8.磨練會

第一個真正的 Tony Hawk 克隆人

2000 年電子遊戲 Grind Session 的截圖。

《Grind Session》於 2000 年發行,代表了 Shaba Games 進軍滑板運動的嘗試,並最終將其與官方的 Tony Hawk 系列聯繫起來。這款遊戲嚴格遵循了 THPS 的模式,以現實世界的職業滑板選手為主角,並專注於高分和任務完成度。儘管《Grind Session》被視為原版 THPS 的強勁競爭對手,但它仍然贏得了一群粉絲,許多人聲稱它的體驗堪比 THPS。

雖然它在商業上的成功無法與 THPS 相提並論,但它的影響力仍然存在,成為工作室試圖複製滑板電玩遊戲突破的早期例子。

7.後院滑板

孩子也會磨牙

2004 年電子遊戲《後院滑板》的截圖。
發布日期 2004年10月4日
開發者 巨大的娛樂
類型 滑板
平台 個人電腦、Game Boy Advance

《後院滑板》(Backyard Skateboarding)於 2004 年推出,標誌著 Humongous Entertainment 旗下《後院運動》系列的轉型。這款遊戲採用 3D 畫面和單人模式,旨在透過一種類似於《後院運動》風格的簡化滑板方式來吸引年輕玩家,儘管角色數量有所限制。

這款遊戲最終未能吸引滑板愛好者和原版《後院》系列的粉絲。儘管如此,玩過它的玩家還是從它的玩法中找到了樂趣,使其成為系列中鮮為人知的珍寶。

6.加油!超研磨

滑冰變得瘋狂

2003 年電子遊戲《Go! Go! Hypergrind》的截圖

2003年,Atlus與知名工作室Spumco聯手打造的《Go! Go! Hypergrind》將滑板和動畫喜劇的元素完美融合。雖然遊戲的商業表現平平,但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幽默感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積累了一群忠實的粉絲。

遊戲背景設定在一個奇思妙想的卡通世界,CGI 動畫威脅著傳統的 2D 動畫。遊戲的目標是找出最優秀的動物滑板高手,同時融入了滑稽的動作和色彩繽紛的角色。雖然傳統滑板愛好者可能會覺得這種荒誕的設定違反直覺,但喜歡古怪幽默的玩家一定會欣賞它的獨特之處。可惜的是,這款遊戲沒有續作,遊戲背後的合作也只是曇花一現。

5. Evolution滑板

Solid Snake 的職業滑板手

2002 年電子遊戲《Evolution Skateboarding》的截圖。
發布日期 2002年10月9日
開發者 科樂美
類型 滑板
平台 PlayStation 2、GameCube、Game Boy Advance

2002年, 《Evolution Skateboarding》發佈時,它曾因被視為THPS的衍生作品而飽受批評,缺乏任何重大創新。美國玩家大多忽略了它,更喜歡像《托尼霍克職業滑板4》(Tony Hawk’s Pro Skater 4)這樣的遊戲。然而,在日本,它卻獲得了關注,吸引了那些不太了解THPS的玩家。

Konami 引入了包括 Solid Snake 和 Simon Belmont 在內的多個備受喜愛的角色,並融入了 Boss 戰等獨特的遊戲機制,從而在與直接競爭對手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儘管笨拙的實體系統和複雜的操控機制影響了玩家體驗,但這款遊戲的創新嘗試使其成為值得關注的作品。

4.肖恩懷特滑板

告別雪景

肖恩懷特
發布日期 2010年10月24日
開發者 育碧蒙特利爾
類型 滑板
平台 PlayStation 3、Xbox 360、Wii、PC

育碧將單板滑雪明星肖恩懷特帶入滑板世界,推出了《肖恩懷特滑板》。這款遊戲融合了單板滑雪和滑板的玩法,並擁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玩家將與一個冷酷無情、洗腦的組織展開鬥爭。然而,它的發布恰逢叛逆滑板類型的低迷時期。

儘管總體評價積極,但該遊戲難以找到受眾,並且沒有進行任何進一步的迭代,從而限制了肖恩的電子遊戲生涯。

3.積極內聯

新運動,相同風格

2002 年遊戲 Aggressive Inline 的螢幕截圖。
發布日期 2002年5月28日
開發者 Z軸
類型 直排輪滑
平台 PlayStation 2、GameCube、Xbox、PC

《Aggressive Inline》的特色在於將 THPS 的遊戲模式應用於直排輪。這款由 Z-Axis 開發的遊戲借鑒了成功的滑板系列的諸多元素,儘管直排輪滑缺乏同樣的文化共鳴。

許多玩家對遊戲的創新設計表示讚賞,例如引入了「能量計量器」來計時,以及類似RPG的升級系統,這些都為遊戲增添了新的複雜性。然而,儘管《Aggressive Inline》廣受好評,但它的商業運作卻舉步維艱,最終導致Z-Axis放棄了極限運動遊戲。

2.迪士尼極限滑板冒險

卡通偶像登上坡道

2003 年遊戲《迪士尼極限滑板冒險》的截圖。

由 Toys for Bob 製作、Activision 旗下發行的《迪士尼極限滑板冒險》巧妙地沿用了 THPS 引擎。這款遊戲於 2003 年發行,採用了 THPS4 引擎,同時融合了《玩具總動員》《獅子王》等深受喜愛的迪士尼系列遊戲。

雖然為了迎合年輕玩家,遊戲的操作方式有所簡化,但這款遊戲成功俘獲了玩家的心,贏得了不少好評,只是未能推出續作。它成功地將滑板運動引入了新一代,同時保留了THPS標誌性的一些引人入勝的元素。

1.戴夫米拉自由式BMX 2

東尼霍克,但騎著自行車

2001 年電子遊戲 Dave Mirra Freestyle BMX 2 的截圖

21 世紀初, Dave Mirra 的《自由式 BMX 2》一躍成為滑板遊戲的有力競爭者,其 BMX 騎行體驗與《THPS》類似。遊戲玩法依舊引人入勝,關卡設計精良,技巧系統獎勵豐富,流暢地延續了滑板體驗。

這款遊戲擁有大量可解鎖內容,包括幽默的隱藏角色和強大的公園編輯器。然而,與《東尼霍克職業滑板3》等同時代的遊戲相比,其視覺保真度有所下降,掩蓋了它的一些優點。

最終,BMX運動未能像滑板一樣持續受到人們的追捧,在BMX XXX慘淡收場之後,整個BMX運動的聲望也隨之消退。儘管考慮到戴夫·米拉(Dave Mirra)於2016年不幸離世,BMX復興的可能性似乎渺茫,但BMX的傳奇依然是許多人美好的回憶。

來源和圖片

相關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