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隆馬斯克加大了為特斯拉建立穩定晶片供應的力度,他聲稱三星和台積電等主要製造商提高產能的速度「太慢了」。
馬斯克批評供應商交貨時程,認為有必要自主生產晶片
以雄心勃勃的目標著稱的馬斯克正致力於改革特斯拉的晶片供應鏈,旨在確保在不斷發展的汽車產業中獲得競爭優勢。在最近與巴倫資本的一次討論中,馬斯克重點闡述了特斯拉未來的晶片需求,他預測隨著全自動駕駛(FSD)技術的廣泛應用,每年對人工智慧晶片的需求將高達「1億至2000億」枚。他強調,目前的供應商根本無法滿足這項預期需求。
生產速度似乎不夠快。當我問他們從破土動工到建造一座新的晶片工廠需要多長時間時,他們告訴我需要五年才能開始生產。我覺得這五年對我來說簡直是無盡的等待。 ——伊隆‧馬斯克
這並非馬斯克首次提出建立晶片製造工廠的想法。然而,他現在明確指出了供應鏈中的種種障礙。台積電和三星都表示需要五年時間才能提升產能,馬斯克認為這個時間太長,無法接受。他主張特斯拉自行建造工廠,並計劃在一到兩年內完成這項任務。
你知道,從他們的角度來看,他們的速度快如閃電。我只是想說,儘管如此,這對我們來說仍將是一個限制因素。 ……或許,要想以我們想要的速度實現規模化生產,唯一的辦法就是建造一座規模龐大的晶圓廠——否則,Optimus 和自動駕駛汽車的產量將受限於人工智慧晶片的供應。 ——伊隆‧馬斯克
馬斯克呼籲建造新的製造工廠,這標誌著特斯拉在大規模部署自動駕駛技術方面邁出了關鍵一步。然而,業內分析師對這項雄心勃勃的計劃的可行性表示懷疑,稱其「根本不可能」。分析師丹·尼斯特德斷言,馬斯克需要將特斯拉相當一部分資本支出用於這項計劃,即便資金到位,勞動力短缺和獲取先進晶片智慧財產權等挑戰也可能阻礙進展。

擺在桌面上的一個潛在解決方案是,馬斯克投資像台積電這樣的成熟公司,以提升其產能。包括台積電在內的供應商已經展現出滿足客戶需求的彈性,例如他們近期進行的策略調整,旨在增強美國本土的製造能力。雖然「萬億級晶圓廠」(TeraFab)的概念可能很受股東歡迎,但如何應對供應鏈的複雜性,對馬斯克實現預期產量而言仍是一大挑戰。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