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領先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第二季利潤下降約 55% 後,計劃加大投資以提高產量並應對美國制裁

中國領先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第二季利潤下降約 55% 後,計劃加大投資以提高產量並應對美國制裁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作者目前未持有本文提及的任何股票。

中國領先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正積極鞏固其在國內科技領域的立足點。該公司已宣布收購旗下實體的計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尋求全資收購中芯國際華北製造(北京)有限公司(SMNC)。這項戰略措施正值中芯國際面臨獲利問題之際,這主要是由於中國在持續的美國制裁下努力提升其半導體產能。

財務挑戰中的策略擴張

中芯國際在5月宣布這項決定後僅一個季度,就再次確認了其今年將投入70億美元的巨額資本支出的承諾。儘管國際關稅帶來了挑戰,使2025年下半年的現金流預測變得複雜,但這項決定依然堅持下去。管理層對這些關稅導致的訂單過剩表示擔憂,這進一步加劇了其財務前景的不確定性。

中芯國際近期發布的第二季財報充分體現了這些關稅帶來的實質影響。該公司營收略有成長,從去年第二季的19億美元增至22億美元。然而,利潤卻大幅下滑,年比去年的1.72億美元暴跌19.5%至1.46億美元,季減54.6%。

2025 年第二季經營業績總結表,其中基本和稀釋每股收益均為 0.02 美元。
中芯國際第二季財報。

鑑於持續面臨的挑戰,中芯國際已透過香港交易所揭露其收購SMNC 49%股權的意向。儘管由於資金緊張,收購資金不得不透過發行新股的方式籌集,但這一消息意外提振了中芯國際的股價,公告發布當日其股價上漲了5%。

該公司表示,此次收購仍處於初步階段。目前正與相關方溝通,包括具體股價在內的詳細計畫即將公佈。

收購消息傳出後,中芯國際股價一度上漲6.8%,但較上海證券交易所最初的10%漲幅有所回落。此次策略整合體現了中芯國際為提升市場定位所做的一致努力,而這項努力的推動力源自於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升級背景下國內半導體需求的不斷增長。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華虹半導體也同樣在這種動態環境中獲得了發展動力。

來源和圖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