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正在加大國內人工智慧 (AI) 技術的戰略發展力度,並製定了大膽計劃,計劃在未來幾年內將其 AI 晶片產量提高兩倍。
國內領導企業:華為、寒武紀等中國公司準備與西方人工智慧晶片競爭
鑑於當前的地緣政治情勢,北京正果斷擺脫對西方人工智慧硬體的依賴。這項轉變雖然緩慢,但卻彰顯了其強化本土科技產業的明確意圖。根據《金融時報》最近的報導,中國計劃在未來幾年內將人工智慧晶片產量提高三倍,而華為、DeepSeek 和寒武紀等公司將在這項計畫中佔據領先地位。
預期發展包括一座專為華為AI晶片打造的全新製造工廠,預計將於今年底投入運營,另有兩座工廠預計明年投產。這些工廠的總產量預計將與中芯國際(SMIC)的產量相媲美,凸顯了中國半導體製造能力的快速擴張。此外,中芯國際計劃在2026年將其7奈米晶片產量翻一番,這反映出在當前AI熱潮下對國內半導體解決方案的需求激增。

如今,中國AI晶片的競爭力遠超前幾年,華為昇騰910D和寒武紀690等產品佔據了主導地位。值得一提的是,DeepSeek最近宣布將轉向開發專為FP8格式設計的AI模型,而現有的中國晶片技術尚不支援該格式。然而,一些跡象表明,一個潛在的解決方案可能即將出現,而這個方案可能來自寒武紀,正如該公司近期股價飆升所顯示的那樣。
減少對外國硬體的依賴是中國的當務之急。 Ctee的一份報告強調了北京市政府在人工智慧運算領域實現完全自主的雄心。儘管中國仍落後於 NVIDIA 等領先公司,但該國在晶片製造製程、高頻寬記憶體開發和先進封裝技術等各個技術領域都取得了顯著進展。這些進步標誌著一個強大的生態系統的出現,旨在賦能中國人工智慧企業,使其能夠提供尖端解決方案。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