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蘋果執行長庫克面臨著一項艱鉅的挑戰:如何在川普總統的「美國製造」計畫與中國製造能力帶來的顯著優勢之間找到平衡。
為此,庫克承諾在美國投資6, 000億美元,同時承諾在中國投資,展現出他試圖走鋼索的意圖。
迫切的問題出現了:提姆·庫克能否成功履行這項雙重承諾?
庫克致力於加強美中關係
近期,在蒂姆·庫克訪華期間,在克服監管挑戰方面取得了進展,這些挑戰曾導致僅支援 eSIM 卡的蘋果 iPhone 17 Air 上市延期。這次會晤中,庫克與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長李樂成進行了一次重要會晤,表達了加強合作、促進區域投資的願望。
根據《環球時報》透過產業分析師報道,這次會晤可能預示著中國政府將加大對蘋果的支持,這是該科技巨頭在中國穩定營運的關鍵因素。
庫克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我一直想回(中國)。這裡總是變化很大,充滿活力。我熱愛中國人民和文化,來到上海感覺很棒。”
此外,蘋果首席營運長薩比赫·汗(Sabih Khan)還訪問了位於台州的藍思精密,此舉表明蘋果正在對其供應鏈進行持續調整。這次訪問尤其引人注目,因為iPhone 18相機系統的增強已經影響到三星和斗山Tesna等供應商,引發了重大的生產活動和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藍思精密是藍思科技的子公司,後者在 iPhone、Apple Watch、Mac 和 Vision Pro 等各種蘋果產品的供應鏈中發揮關鍵作用。
蒂姆·庫克的戰略困境
庫克面臨的挑戰十分艱鉅:在日益兩極化的全球環境中,他必須探索截然不同卻又相互衝突的道路。儘管蘋果已開始將部分生產轉移至印度,以減輕對中國的依賴,但傑富瑞的市場分析師預測,由於印度產能不足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到2026財年,蘋果可能仍需要從中國向美國出口約900萬部iPhone。
在國內方面,蘋果承諾未來幾年在美國投資6, 000億美元,旨在建立自給自足的矽片供應鏈。由於川普政府對印度進口產品徵收關稅,這項投資承諾不得不從最初的5, 000億美元增加,這進一步增加了蘋果營運的財務複雜性。
鑑於這些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蘋果正在積極制定策略,以確保其供應鏈安全。有報導稱,蘋果計劃利用比亞迪在越南的製造能力,在越南生產幾款即將推出的智慧家居設備。這些設備包括配備7吋顯示器的HomePod、創新的安全攝影機以及桌面AI助理等先進技術。
然而,這種複雜的供應鏈策略仍然容易受到外部衝擊,例如川普政府可能徵收的懲罰性關稅,這可能會突然擾亂公司的營運。例如,如果突然對越南徵收關稅,危及蘋果的生產計劃,蘋果會採取什麼措施?
目前,蒂姆·庫克的策略依賴蘋果資產負債表的財務穩健性,希望其大量投資可以保護公司免受美國或中國任何迅速的地緣政治行動的影響。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