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衛生紙困境:公共設施的奧威爾式扭曲
近年來,中國日益體現出喬治‧歐威爾反烏托邦小說中那種壓迫性的現實,尤其是在社會信用體系的實施上。如今,一個耐人尋味的發展凸顯了國家權力的觸角延伸之廣——甚至延伸到了公共廁所。
創新卻備受爭議的衛生紙取得方式
根據「中國內幕」網站最近在社群媒體上發布的帖子,部分公共衛生間目前實行一項制度,用戶必須掃描特定廁紙分配器上的二維碼。這個流程要求用戶在智慧型手機上觀看廣告後才能領取最低限度的衛生紙。
變革背後的成本和理由
對於不想被廣告矇騙的人來說,還有另一個選擇:只需支付0.5元(約70美分),用戶就可以繞過廣告,獲得額外的衛生紙。官員辯稱,這種方法是為了防止浪費,表面上是為了減少衛生紙的過度消費。
大眾的強烈反應和奧威爾式的比較
社群媒體對這些事態的反應充斥著對此類做法固有的奧威爾式本質的批判。使用者質疑將人類基本必需品與廣告掛鉤的含義,並指出這反映出一種令人擔憂的監控和控制日益加強的趨勢。
監理准入的歷史背景
這項廁紙政策雖然令人震驚,但並非個案。 2017年,北京天壇公園在其廁紙分配器中引入了臉部辨識技術,引發了人們對隱私和國家監控無所不在的擔憂,這更是令人擔憂。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