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機器人自動化浪潮的推動下,中國正經歷一場意義非凡的轉型,並已成為機器人領域的全球領導者。這波自動化浪潮正值中國尋求透過大力投資科技來精簡製造流程之際。
中國的機器人革命:效率提升與就業問題
幾十年來,中國一直是全球首選的製造業中心,這主要得益於其相對較低的勞動成本。然而,隨著全球格局轉向自動化,中國正在調整自身以維持勞動力價格的競爭力。《金融時報》最近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的機器人與工人的比例已經超過了包括德國在內的幾個主要經濟體,並且預計很快就會趕上韓國。這項飛躍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政府的舉措,包括慷慨的稅收優惠和旨在促進自動化的大量資金投入。
報告顯示,中國製造商每年安裝工業機器人數量高達28萬台,其中超過一半由國內製造商生產。中國工業領域對機器人解決方案日益增長的興趣,標誌著企業向本地採購的轉變,因為本土企業通常能夠提供比國際同行更具競爭力的價格。

此外,人們對機器人技術的熱情已不僅限於工業應用,中國在人形機器人研發方面也取得了長足進展。像宇樹這樣的公司吸引了大量投資,致力於提供價格合理且創新的機器人解決方案,進一步推動了中國在「中國製造」戰略下的雄心壯志。這種製造業卓越成就與技術進步的結合,正加速機器人融入全國各地勞力密集產業。
然而,自動化的興起也為勞動市場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中國政府的報告顯示,過去十年,各行各業的就業人數下降了約26.5%,而自動化在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正如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所指出的,「實體人工智慧」的出現標誌著一項重大的技術突破——然而,它也引發了人們對人類工人可能被取代的擔憂,尤其是在依賴體力勞動的行業。
隨著中國繼續透過機器人技術提高效率,技術進步與就業穩定之間的平衡仍然是一個值得持續關注的關鍵對話。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