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饥饿游戏:鸣鸟与蛇之歌》中的主角露西·格雷·贝尔德的名字取自威廉·华兹华斯于 1799 年创作的一首凄美诗歌。这部小说于 2020 年上映,此后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于 2023 年被改编成电影。这部《饥饿游戏》系列电影的前传揭开了人们不太熟悉的帕纳姆的复杂故事,故事发生在原剧集的几十年前,并表明即使没有标志性的凯特尼斯·伊夫狄恩的存在,成功的叙事也能蓬勃发展。
随着观众从四部电影中追随凯特尼斯的叛逆之旅过渡到这部衍生剧,由雷切尔·齐格勒饰演的露西·格雷也登场。这部电影的演员阵容令人印象深刻,包括汤姆·布莱思、杰森·舒瓦兹曼、维奥拉·戴维斯、彼特·丁拉基和亨特·谢弗。故事发生在第十届饥饿游戏期间,探讨了年轻的科利奥兰纳斯·斯诺与他作为露西·格雷导师的角色之间的动态。她的角色在剧中脱颖而出,不仅因为她的坚韧,还因为她名字背后的文学意义。
露西·格雷·贝尔德 (Lucy Gray Baird) 名字背后的灵感
揭开露西·格雷的深层含义


露西·格雷·贝尔德 (Lucy Gray Baird) 是 Covey 乐队的成员,该乐队由来自 12 区的音乐家和演员组成,以艺术传统而闻名。他们的习惯包括用文学作品给孩子命名,这就是主角与华兹华斯的“露西·格雷”之间的联系。作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时代的关键人物,华兹华斯的作品引发了人们对纯真和自然力量的反思,这些主题贯穿了整个故事。
《露西·格雷》的故事围绕着一个年轻女孩展开,她被派去执行一项看似平凡的差事,而这项差事却不幸演变成改变她一生的事件。她被派去面对一场残酷的冬季风暴,再也没有回来,这导致她进行了一次搜寻,雪地上留下了令人难忘的脚印。这种强有力的象征意义强调了故事令人心碎的一面,描绘了纯真的丧失,这与《饥饿游戏》中的主题相似。这种联系强调了柯林斯如何刻意使用这个名字来呼应她系列中许多无辜儿童的悲惨命运。
华兹华斯的《露西·格雷》的意义
探索华兹华斯的《露西·格雷》的悲剧

华兹华斯的诗概括了一个孩子在大自然的残酷环境中迷失的悲剧。尽管露西·格雷最初充满欢乐和勇气,但她还是屈服于风暴,在充分体验生命之美之前就死去了,就像《饥饿游戏》中许多受难者的命运一样。这个感人的故事强调了儿童的脆弱性,说明了权力动态如何经常使他们面临危险的境地。
这首诗还暗示了权威人物的鲁莽,反映了两部小说中掌权者的疏忽大意。在关键时刻,露西·格雷被她的父亲送入风暴,象征着对男性权威的误导性信任,与《饥饿游戏》中科利奥兰纳斯·斯诺的角色如出一辙,他不顾道德,强制儿童进行残酷的比赛。
《饥饿游戏》中的露西·格雷和华兹华斯角色的相似之处
露西·格雷两部作品的共同点

诗歌和电影中露西·格雷的叙事线有着至关重要的相似之处。两个角色都被推入了无法控制的危险境地。科利奥兰纳斯·斯诺作为男性权威人物,使危及露西·格雷的严酷制度合法化,就像诗歌中的父亲让女儿面对大自然的愤怒一样。这种相似性引起了人们对权威的后果及其给无辜者带来的系统性危险的关注。
有趣的是,虽然这首诗以露西的死亡为悲剧收尾,但《鸣鸟与蛇之歌》却提供了不同的结局。露西·格雷设法逃脱了科利奥兰纳斯·斯诺的魔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没有被大自然吞噬,而是在其中找到了避难所。这种转变凸显了角色的韧性和在压迫力量下生存的可能性。
颠覆叙事:露西·格雷如何重新定义自己的命运
《鸣鸟与蛇之歌》中露西·格雷的新开始

虽然露西·格雷的两部作品都与自然紧密相连,但她们与自然的互动却截然不同。在《鸣鸟与蛇之歌》中,荒野是露西的避难所,与诗歌中自然代表危险形成鲜明对比。通过这种视角,露西·格雷的故事变成了一个关于赋权和生存的叙述,将她的经历变成了胜利而不是悲剧。
所有饥饿游戏电影 | RT 评论家评分 |
---|---|
饥饿游戏(2012) | 84% |
饥饿游戏:星火燎原 (2013) | 90% |
饥饿游戏:嘲笑鸟(上) (2014) | 70% |
饥饿游戏:嘲笑鸟(下) (2015) | 70% |
饥饿游戏:鸣鸟与蛇之歌 (2023) | 64% |
《鸣鸟与蛇之歌》的结尾让观众思考露西·格雷最终的命运,她逃走了,似乎意识到她的生存取决于远离人类冲突,尤其是远离科利奥兰纳斯。虽然她撤退的具体地点仍不明确,但她的精神通过歌曲永垂不朽,呼应了华兹华斯诗歌中的不朽品质。露西·格雷·贝尔德和威廉·华兹华斯的《露西·格雷》之间的层层联系揭示了深刻的见解,在两个故事中都产生了共鸣。
对于那些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华兹华斯作品的人,你可以在这里阅读华兹华斯的诗歌。
发表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