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 18A 工艺实现媲美台积电 N2 的 SRAM 密度,蓝队蓄势待发,准备强势回归

英特尔 18A 工艺实现媲美台积电 N2 的 SRAM 密度,蓝队蓄势待发,准备强势回归

最近的报告表明,英特尔的 18A 工艺已经实现了与台积电 N2 技术相当的 SRAM 密度水平,这是彰显英特尔先进半导体能力的重要里程碑。

英特尔 18A 工艺和 BSPDN 等创新的意义

随着英特尔芯片架构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该公司的未来越来越乐观。国际固态电路会议 (ISSCC) 上最近的讨论表明,英特尔和台积电在 SRAM 密度方面势均力敌,并且取得了显着进步,可能会重塑半导体制造的竞争格局。

随着我们深入研究 18A 工艺带来的可能性,必须强调其一项突破性创新:背面供电网络 (BSPDN)。这项开创性技术将供电从晶圆正面转移到背面,从而提高了电源效率并改善了信号完整性——这两者都是现代半导体性能的关键因素。

据报道,英特尔正在吸引台积电
英特尔工厂员工在俄勒冈州希尔斯伯勒的英特尔制造工厂中手持采用 3D 堆叠 Foveros 技术的晶圆(2023 年 12 月)。2024 年 2 月,英特尔推出了英特尔代工厂,将自己定位为全球首家为 AI 时代量身定制的系统代工厂,强调技术领先性、弹性和可持续性。(来源:英特尔公司)

据报道,英特尔 18A 的高密度版本在大型阵列配置中实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 38.1 Mb/mm² 宏位密度。虽然 SRAM 单元排列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密度结果,但 18A 工艺的前景似乎非常乐观。然而,监测实际芯片生产性能(尤其是成品率)对于充分评估这项新技术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台积电在 N2 工艺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得益于向全栅环绕 (GAA) 技术的过渡,SRAM 密度提升了 12%。高性能 SRAM 的增强功能使密度显著提升了 18%。这一改进的关键在于从传统的 FinFET 转向 N2“纳米片”结构,从而允许在制造过程中实现更高的定制化和精确度。

台积电与英特尔的竞争愈演愈烈,半导体创新环境将更加激烈,但最终考验还是在于其与供应链的整合程度以及实际的市场表现。

来源和图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