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将于 2024 年上映的鲍勃·迪伦传记片《无名小卒》省略了这位歌手在 20 世纪 60 年代生活中一段古怪而有趣的插曲,这段时期巩固了他作为历史上最伟大的词曲作者之一的声誉。值得注意的是,迪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等荣誉,这主要归功于他具有影响力的歌词。多年来,各种电影制作人都试图概括迪伦生活和音乐的精髓,但每个视角都有自己独特的诠释。
《无名小卒》由詹姆斯·曼戈尔德执导并联合编剧,聚焦于迪伦在 20 世纪 60 年代早期的转型时期。这部电影因其演技、摄影和叙事而广受好评。然而,它与实际事件在很多方面存在分歧,引发了人们对历史准确性的质疑。尽管有些改动很小,但迪伦早期职业生涯中一个特别幽默的轶事却没有提及,为他的艺术之旅提供了轻松的反思。
《新闻周刊》的争议性指控:鲍勃·迪伦是否从一名高中生手中购买了《随风飘荡》?
1963 年有关“随风飘荡”的错误报道

《A Complete Unknown》忽略了1963 年发生的一个特别离奇的故事,该故事涉及《新闻周刊》的一项指控。该出版物发表了一篇文章,准确指出了迪伦的几项捏造,但也传播了一条谣言,称他从一名高中生那里买了标志性歌曲《随风飘荡》。尽管双方都予以否认,但这个谣言还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迪伦原本严肃的叙述增添了一丝喜剧色彩。
这一离奇谣言之所以不断升级,主要是因为迪伦和这名学生都参加了类似的民谣音乐圈,这似乎是一个巧合。迪伦经常去格雷斯通精神病院看望民谣传奇人物伍迪·格思里,而这名学生洛尔·怀亚特是那里的志愿者。虽然抄袭通常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怀亚特的说法的荒谬性和最终被揭穿,使这个故事成为一个显著的例子,说明事实有时可以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反映虚构。
揭开真相:洛尔·怀亚特的自白
怀亚特的谎言如何演变成抄袭丑闻

1974 年 5 月,洛尔·怀亚特 (Lorre Wyatt) 公开了这一错误陈述如何迅速升级,并演变成斯诺普斯 (Snopes)指出的迪伦第一起重大抄袭案。他的旅程类似于音乐剧《致埃文·汉森》中的情节。迪伦最初于 1962 年 4 月创作了《随风飘荡》,并于同年 5 月在 Broadside 第 6 期发表,随后于 7 月录制。怀亚特在一本民谣杂志上看到了这首歌,并试图创作自己的版本,结果引起了严重的误解。
在 Millburnaires 歌唱团的一次会议上,怀亚特选择演唱迪伦的原唱,而不是他自己的歌词,以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他坚持要求他们保密这首歌的作者身份。然而,当真相浮出水面时,怀亚特编造了一个故事,声称他以 1,000 美元的价格卖掉了这首歌,这加剧了混乱,因为同学和老师完全记得那场表演,这与他捏造的说法相矛盾。
让这个笑话更加搞笑的是,其他乐队成员公开宣称这首歌是怀亚特创作的,并强调他们在迪伦获得版权之前就演唱了这首歌。这一系列事件说明了,一个小小的谎言如何滚雪球般演变成一个相当大的困境,留下几十年的后遗症。
鲍勃·迪伦不断被指控抄袭
迪伦与抄袭的复杂关系





虽然《随风飘荡》的幽默故事常常被人忽视,但针对鲍勃·迪伦的真正剽窃指控却要严重得多。几十年来,他一直面临盗用创意作品的指控,新的指控时有发生。有些指控,如荒谬的《随风飘荡》丑闻,毫无根据,但其他指控,如他的专辑《爱与盗窃》与佐贺顺一博士的《黑帮自白》和 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有相似之处,则提出了相关问题(据《卫报》报道)。
此外,他的视觉艺术也饱受批评,据报道,他的几幅画作模仿了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和德米特里·凯塞尔等著名摄影师的作品。在《迪伦学家:鲍勃之地历险记》一书中,作者声称迪伦的自传《编年史:第一卷》中引用了来自多个来源的短语。最近的争议之一围绕着迪伦的诺贝尔奖演讲,据称演讲大量借鉴了《白鲸记》中的SparkNotes (据《纽约时报》报道)。
这些指责的持续存在部分归因于民谣传统的根源,民谣传统经常受到其他作品的影响和借鉴,但并未明确指出其来源。例如,《随风飘荡》采用了民谣圣歌《我不再是拍卖场》的旋律。在民谣流派中,将他人歌词中的灵感融入新作品是很常见的,因此鲍勃·迪伦在艺术创作上获得了一定的灵活性。
然而,当扩展到非民间作品时,这种宽容就会减弱。最终,确定迪伦是否越界成为抄袭仍是激烈争论的问题;每个人都必须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处理这个有争议的问题。这可以解释为什么《A Complete Unknown》明智地省略了对抄袭的讨论,即使是在虚构的《随风飘荡》故事的情况下,也阻止了复杂、悬而未决的讨论的复活。
迪伦本人回应了这些指责,他说:“哦,是的,在民谣和爵士乐中,引用是一种丰富而丰富的传统。这当然是真的。除了我之外,对每个人都是如此。我的意思是,其他人都可以这样做,但我不行。对我来说有不同的规则……懦夫和胆小鬼会抱怨这些东西。这是一个古老的东西 – 它是传统的一部分。它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这些人试图将犹大的名字加在我身上,犹大,人类历史上最令人讨厌的名字!”(来自《滚石》)。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