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籍改编经常引发对其是否忠实于原著的争论。虽然许多人将电影的成功归因于对原著的忠实,但制作一部与原著明显不同的引人入胜的电影也是完全可行的。事实上,一些最受好评的改编作品对原著故事进行了灵活的诠释,抓住了核心主题,同时引入了与电影体验相符的创新元素。这种灵活性通常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并不是每一部文学作品都能无缝地搬上大银幕。
当电影改编偏离其文学原著时,读者(有时是作者)可能会感到沮丧;然而,这些调整可以增强整体体验。试图复制书中的每一个细节可能会导致繁琐的描绘。在某些情况下,电影版本变得如此独特,以至于观众可能无法立即认出原著。当导演和作家在改编作品中注入大量原创概念时,情况尤其如此。
8.木偶奇遇记(1940)
改编自卡洛·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
迪士尼的《木偶奇遇记》是该工作室的第二部动画片,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优秀的动画作品之一。深入研究科洛迪原著的读者可能会对其阴暗的色调感到震惊,包括阴郁的结局。在这个版本中,木偶奇遇记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包括谋杀了吉米尼蟋蟀,虽然吉米尼只是一个小角色,但后来以鬼魂的形式回归。书中的木偶性格更加复杂和愤世嫉俗,遭受了严厉的惩罚,最终经历了复活,并获得了幸福的结局。
值得注意的是,《木偶奇遇记》体现了迪士尼如何频繁改变原著的主题和信息。该工作室的改编作品经常软化经典故事的叙事。例如,在《小美人鱼》的原著中,爱丽儿失去了舌头,而不是失去了声音。同样,《丛林之书》和《爱丽丝梦游仙境》也呈现了原著的淡化版本,而《木偶奇遇记》是这一趋势最明显的例子之一。
7.大白鲨(1975)
改编自 Peter Benchley 的书籍
著名电影制片人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以在电影叙事中重新构想文学作品而闻名。他改编的《大白鲨》就是这种方法的一个有力例证。这部电影与本奇利小说的前提非常吻合,但通过省略某些次要情节和改变人物弧线来打造自己的身份,从而创造出更紧凑的叙事。与斯皮尔伯格精致的电影体验相比,读者通常会发现书中的大量细节令人难以接受。
改编版中一个值得注意的删减是胡珀和布罗迪妻子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及与市长有关的有组织犯罪的次要情节。这些干扰会削弱电影中胡珀、布罗迪和昆特之间的中心张力,从而增强鲨鱼出现时电影的强烈悬念。
6.《湮灭》(2018)
根据 Jeff VanderMeer 的书改编
杰夫·范德米尔 (Jeff VanderMeer) 的《湮没》 (Annihilation)为电影改编提供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叙事,因为其抽象的思想无法直接形象化。导演亚历克斯·加兰 (Alex Garland) 选择了一种松散的改编风格,既保留了小说的诡异氛围,又融入了原始意象并修改了人物互动。与书中人物保持无名头衔不同,电影赋予了他们独特的身份,并将团队描绘得更具凝聚力,与书中对内部冲突的关注不同。
两个版本都让深层含义笼罩在神秘之中,加兰令人不安的视觉效果呼应了科学家们在神秘的“X 区域”中寻找答案的努力。虽然某些元素(如分身)在两种版本中都有出现,但影片引入了像变异熊这样的生物,显示出与原著的重大差异。
5.怪物史莱克(2001)
根据威廉·施泰格的《怪物史莱克!》改编
考虑到威廉·施泰格的童书晦涩难懂,以及电影独特的叙事方式,许多人可能认为《怪物史莱克》是一部完全原创的作品。虽然两个故事都以一个名叫史莱克的怪物为主角,但它们却有很大不同。书中以史莱克被赶出家门制造混乱开场,而在电影中,他不情愿地被卷入一场旨在重获孤独的冒险之中。
两部改编作品都涉及驴子、龙和公主等反复出现的角色;不过,主要情节被改编以达到喜剧效果。例如,在书中,史莱克用火打败了龙,他对公主的吸引力是基于她的丑陋而不是浪漫理想。菲奥娜公主的角色以及电影的主要冲突和反派都是完全为电影虚构的。随着续集的推出,《怪物史莱克》与史泰格原著的简单叙事相差甚远。
4.阿甘正传(1994)
改编自温斯顿·格鲁姆的书籍
罗伯特·泽米吉斯的《阿甘正传》大获好评,盖过了温斯顿·格鲁姆的小说。尽管这部电影大获成功,但它偏离了书中的许多元素,包括对阿甘的性格进行了改动——他在原著中表现出暴力和粗鲁的性格。汤姆·汉克斯的演绎呈现了一个更纯净的主角版本,去掉了许多粗糙的棱角,省略了物理和数学等重要才能。
此外,剧情也经历了重大修改。阿甘与巴巴的合作关系以及他的虾生意被描述得不同,导致他与猩猩的太空之旅等离奇的次要情节被排除在外。最终,这部电影更精简的叙事使其能够专注于阿甘旅程的基本要素,而不会失去深度。
3.银翼杀手(1982)
改编自菲利普·迪克的《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片名从《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改为《银翼杀手》,凸显了两部作品之间的巨大差异。电影中的许多标志性元素——包括“银翼杀手”和“复制人”等术语——从未出现在迪克的叙述中。在小说中,主角被含糊地称为警察,没有详细的背景故事。
影片在很多方面都出现了分歧,营造出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暧昧氛围。《银翼杀手》中没有背景故事,这加剧了神秘感,而更深层次的变化使人物关系复杂化;例如,德卡德的婚姻状况和瑞秋承认自己是复制人,这些都是书中独有的。此外,迪克叙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复杂信仰“Mercerism”在电影中明显缺席。这些改变促使观众思考原著中没有的主题。
2.《闪灵》(1980)
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小说
《闪灵》通常被认为是斯蒂芬·金作品的最佳改编之一;然而,作者公开批评了斯坦利·库布里克的解读。库布里克以其非传统的改编而闻名,他对《洛丽塔》和《发条橙》等作品中出现的小说的解读与原著有显著的不同。金特别对库布里克强调杰克天生的邪恶而不是 Overlook 酒店的险恶过去表示不满。
金的叙事将酒店本身描绘成影响杰克的邪恶力量,而电影则聚焦于杰克的内心挣扎。其他变化改变了关键的情节元素——丹尼的通灵能力在书中更加突出,哈洛伦幸存下来,双胞胎和树篱迷宫等几个标志性的画面都是库布里克最初构想的产物。
1.了不起的狐狸爸爸(2009)
改编自罗尔德·达尔的小说
著名作家罗尔德·达尔曾表达过对其作品改编的不满,尤其是在目睹了 1971 年《威利旺卡和巧克力工厂》中对他心爱的故事的改编之后。这次负面遭遇使他对自己的故事产生了保护态度。韦斯·安德森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是一部极具创意的改编作品,与达尔的简短儿童读物大相径庭。
虽然达尔的叙事相对简单,但安德森将其改编成一部引人入胜的抢劫电影,深入探讨了家庭动态和个人救赎的主题。事实上,人物动机、情节发展和对话大多是安德森电影所独有的,与达尔的原著只有一点点相似之处。安德森的创意构想造就了一部电影珍品,它捕捉了达尔作品的精髓,同时大胆开辟了自己的道路。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