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尔·吉布森的《疯狂的麦克斯》系列仍然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系列电影,自上映以来就一直吸引着观众,尽管其中某些元素已经过时了。第一部电影于 1979 年上映,打破了票房纪录,随后又拍摄了续集《公路勇士》,增强了动作叙事。第三部《超越雷霆穹顶》扩大了对被称为荒原的反乌托邦景观的探索。在乔治·米勒的创意构想下,《疯狂的麦克斯》系列被誉为电影史上的基石。
虽然《疯狂的麦克斯》系列电影在动作片中开创了开创性的故事叙述方式,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复杂遗产的细微之处在今天可能并不适用。从风格选择到意识形态描述,当代观众可能会发现该系列的某些元素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必要重新考虑梅尔·吉布森对麦克斯·洛克坦斯基的演绎在现代电影界如何引起共鸣。
10. 《疯狂的麦克斯 1》的后世界末日背景与后来的电影相比有所不同
《疯狂的麦克斯》中的世界构建在后续电影中得到扩展





当乔治·米勒制作第一部《疯狂的麦克斯》电影时,他不可能预料到它会成为一部经久不衰的电影系列。尽管该系列电影在 45 年内一直很受欢迎,但对荒原的描绘在整个系列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第一部电影呈现了一个后世界末日的环境,与后来续集中描绘的荒凉荒原相比,它更接近澳大利亚的乡村。
虽然原版《疯狂的麦克斯》清楚地描绘了一个被混乱蹂躏的反乌托邦世界,但它缺乏续集的深度。原版电影中的关键特征仍然存在,例如正常运作的企业和麦克斯在执法部门的角色,这暗示了后续续集(如《狂暴之路》或《弗瑞奥萨》)中缺失的正常现象。虽然场景几乎不理想,但它与后续作品中看到的荒凉形成了鲜明对比。
《疯狂的麦克斯 1》的9 个 值得注意的最低预算
有限的资金决定了《疯狂的麦克斯》的制作





《疯狂的麦克斯》最初只是一部小成本电影,但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这着实让人印象深刻。乔治·米勒从自己急诊室医生的经历中汲取灵感,将自己非传统的眼光投入到这部标志性电影的创作中,该片的制作预算在35 万至 40 万美元之间(据《名利场》报道)。值得注意的是,这有限的预算容纳了特技、爆炸和撞车等场景,使这部电影独树一帜。
尽管该片票房收入接近 1 亿美元,成为当时最赚钱的电影,但其制作质量也体现了其高昂的预算。当该系列的后续电影获得更多资金时,它们变成了视觉上引人注目的奇观。到《公路勇士》上映时,观众享受到了与原作相比制作质量的明显提升。
8. 《疯狂的麦克斯 1》和《公路勇士》的做作
《疯狂的麦克斯》的制作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提高





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梅尔·吉布森饰演的《疯狂的麦克斯》散发着原始的能量,体现了一种与朋克摇滚精神产生共鸣的坚韧美学。这些电影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反乌托邦的澳大利亚,在那里,生存是属于坚韧不拔的人的,但事后看来,这些作品的原始性现在传达出一种夸张的特质,与当代对后世界末日叙事的呈现感觉格格不入。
简陋的特效和简单的布景设计让《疯狂的麦克斯》和《公路战士》都显得过时。角色的皮革服装散发着 DIY 魅力,尤其是 Toecutter 的华丽装扮,与《狂暴之路》精致的视觉效果相比,现在看起来过于戏剧化了。
7. 《超越雷霆穹顶》夸张的最后追逐片段
《疯狂的麦克斯》第三部电影的基调更轻松





与前两部电影的粗犷基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超越雷霆穹顶》采用了一种较为轻松的风格,使其成为梅尔·吉布森三部曲中最薄弱的一部。这部电影引入了新角色,包括“失落的部落”,将麦克斯的角色从幸存者转变为传统的英雄。这种转变最终以一个异想天开、夸张的最终追逐场景结束,不幸的是,这个场景已经过时了。
《超越雷霆穹顶》的高潮缺乏前作的震撼力,其特技违背了逻辑预期。反派们采用了喜剧角色,削弱了他们的威胁性,因为电影中的追逐更像是自我嘲讽,而不是史诗般的决战。
6. 《公路勇士》:《疯狂的麦克斯 1》的重制版
《公路战士》与《疯狂的麦克斯》的剧情相似





原版《疯狂的麦克斯》的巨大成功自然为续集铺平了道路。然而, 《公路勇士》并没有延续现有角色的故事,而是采用了一种让人联想到翻拍的结构,展示了该系列的独特方法。本质上,虽然这部电影代表了麦克斯故事的进展,但它与原版非常相似,再次将他置于荒凉的土地上对抗掠夺者的境地。
乔治·米勒选择以大幅增加的预算重拍第一部电影,增强了世界观的构建,并深化了如今毫无疑问的后世界末日背景的传说。尽管它重温了熟悉的主题,但大多数粉丝都认为《公路战士》是一部提升了系列电影水平的优秀电影。
5. 梅尔·吉布森,争议人物
围绕《疯狂的麦克斯》主角的幕后争议





虽然梅尔·吉布森在《疯狂的麦克斯》系列中扮演的角色让他一举成名,但多年来,他的人格却陷入了争议之中。吉布森曾凭借在《致命武器》系列和《勇敢的心》中的突出角色成为好莱坞偶像,但由于多次法律问题和煽动性言论,他的声誉受到了严重损害。
从恐同行为到反犹太主义言论等指控严重损害了他在电影界的声誉,导致乔治·米勒在《狂暴之路》中重新塑造了马克斯的角色,最终由汤姆·哈迪担任。虽然吉布森凭借《血战钢锯岭》等电影和《大陆》等电视剧逐渐回归电影界,但回顾早期电影时,他过去的行为常常被重新提起。
4 原版三部曲的多样性问题
《疯狂的麦克斯》演员阵容缺乏多样性




重温《疯狂的麦克斯》系列电影,多样性的缺失显而易见,体现了当时澳大利亚电影界的流行趋势。白人为主的演员阵容未能代表澳大利亚土著社区或其他不同种族,限制了反乌托邦背景下的叙事可能性。
尽管废土世界一片混乱,但文化融合却明显缺失,即使是麦克斯遇到的游牧部落也是如此,这些部落主要还是同质化的。此外,非白人角色经常被归类为刻板角色,例如阿姨 Entity,与其他角色相比,她显得过于异国情调。虽然这些选择可能不是故意的,但它们体现了该系列的一些元素已经过时了。
3. 《疯狂的麦克斯》暴力行为带来的情感脱节
21 世纪电影更能引起情感共鸣





最初的《疯狂的麦克斯》电影将动作电影的套路提炼成最基本的形式,专注于英雄主义和邪恶的经典主题。虽然它们提供了惊心动魄的体验,但它们往往缺乏情感的复杂性。后来的作品,如《狂暴之路》和前传《弗瑞奥萨》,引入了更丰富的情感和人物发展,而这在早期的电影中基本上是缺失的。
虽然前几部电影传达了深刻的主题,尤其是马克斯失去亲人的悲痛,但它们缺乏后续作品中那种叙事深度。像弗瑞奥萨这样的角色不仅带来了新的复杂层次,而且与前几部相比,也大大提升了该系列的情感价值。
《公路战士》中的2 个 单调反派
《疯狂的麦克斯》中的反派缺乏深度





《公路战士》中的反派人物气势磅礴、视觉效果独特,令人印象深刻。然而,他们往往缺乏深度和明确的动机,与该系列当代改编作品中探索的复杂反派相比,他们显得过于单一。像 Lord Humungus 和 Wez 这样的人物可能在视觉上引人注目,但在 Max 的故事中,他们主要充当道具,而不是完整塑造的角色。
他们的动机主要围绕混乱和破坏,通常伴随着极少的对话,几乎无法洞察他们的意识形态。虽然乔治·米勒最初将他们设计为马克斯的障碍,但后来的电影(尤其是《狂暴之路》)中错综复杂的反派形象增加了深度和复杂性,大大增强了叙事效果。
1. 《疯狂的麦克斯》对女性的刻画过时了
《疯狂的麦克斯》中的女性角色:同质化表现





虽然《疯狂的麦克斯》系列电影在许多方面都具有开创性,但其对女性的刻画却反映出一种令人担忧的不平衡。女性角色往往扮演次要角色,被置于次要地位或被描绘成无助的人物。例如,麦克斯的妻子杰西主要作为叙事手段来推动麦克斯的动机,而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物。
虽然蒂娜·特纳在《超越雷霆穹顶》中饰演的阿姨 Entity展现了力量,打破了这一趋势,但她的呈现仍然倾向于过度性感化,从女权主义的角度看,这让描绘变得复杂。值得庆幸的是,乔治·米勒的后期作品,如《狂暴之路》和《弗瑞奥萨》,对女性的描绘明显有所改善,展现了她们在故事中的深度和能动性。
来源:名利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