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戏格局已从早期简单的机制(例如移动方块击球)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尽管发生了这种演变,某些基础元素仍然在各种游戏中存在。生命值、技能进阶和伤害输出等核心机制构成了游戏体验的基础,而这些体验通常是玩家根据游戏类型的惯例所期待的。然而,有趣的是,一些游戏采用了这些传统机制,并以创新的方式对其进行了重新构想。
事实上,对这些机制的重新构想导致一些机制被广泛采用,甚至取代了其原始形式。作为一名游戏史的狂热爱好者,我发现探索特定机制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各种游戏中演变和重塑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对于那些同样好奇的玩家,我推荐了一系列以对经典机制进行创造性演绎而脱颖而出的游戏。
本汇编聚焦于射击游戏和角色扮演游戏等知名游戏类型中不可或缺的传统机制。我们分析了那些重新演绎这些机制的游戏,确保它们保持足够的辨识度,从而与全新概念区分开来。
10 个基地建设机制:Enshrouded
逐个组装底座

我对生存游戏的热爱让我对基地建造机制非常熟悉,这种机制通常以网格系统为特征,决定了玩家如何建造建筑。很多情况下,像墙壁和地板这样的物品会遵循网格模式,限制它们的摆放角度。
这种方法固然有其优点,但也限制了创造性的建造。《Enshrouded》通过采用基于体素的系统打破了这一模式。玩家仍然需要收集资源来建造基地,但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他们可以自由地设计各种复杂的建筑,从哥特式城堡到迷人的霍比特人洞穴,而无需遵循严格的网格规则。
9制作:我的世界
超越资源收集的制作

作为一名生存游戏的忠实玩家,《我的世界》一直是我游戏日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引入一种独特的、亲自动手的物品创造方式,彻底革新了制作机制。
传统意义上,制作只需要玩家拥有必要的材料,并从列表中选择所需的物品。然而,《我的世界》要求玩家在制作台上以特定的配置排列这些资源——这种方法鼓励玩家探索和实验。例如,制作一把石斧需要细致的排列:将木棍放在中间的槽口中,同时将石块沿着两侧对齐。
8人阵营:《神鬼寓言2》
根据玩家选择动态改变角色

在角色扮演类游戏中,生命值、伤害、技能进阶和玩家阵营等机制非常普遍。玩家阵营的概念源自桌游角色扮演游戏,在《星球大战:旧共和国武士》中得到了显著的探索,游戏中角色外观的变化在视觉上反映了玩家倾向于光明阵营还是黑暗阵营。
《神鬼寓言2》通过将角色属性与阵营属性相结合,进一步推进了这一理念。提升角色的力量会改变其外观,从而根据玩家的选择赋予其实体形态。作为一个经常拥有良好特质的玩家,我发现自己会尝试一些较为阴暗的选择,只是为了见证角色行为举止的转变。
7技能进阶:《上古卷轴 III:晨风》
通过使用提高熟练程度

技能进阶是渗透于多种游戏类型的一项重要机制。传统角色扮演游戏通常会在玩家升级时奖励技能点,从而允许玩家分配技能或属性。《上古卷轴3:晨风》则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将技能提升与玩家行动直接挂钩。
在这个游戏中,随着你频繁使用武器或技能,这些特定技能也会不断提升,因此,保持你热爱的玩法至关重要。作为一个喜欢使用匕首进行潜行的玩家,我经常发现自己的潜行和单手战斗技能比其他人更快地达到新的高度。
6敌人AI行为:森林
随着玩家行动而进化的自适应人工智能

回到生存类游戏,《森林》在敌人AI行为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许多游戏中,敌人AI的行为往往可预测,反应往往过于简单,只专注于攻击玩家。
相比之下,《森林》引入了复杂的人工智能,能够从玩家的行为中学习,并根据不同的策略进行调整和响应。例如,我看到一个食人族士兵救起了倒下的盟友,展现出了许多游戏中都未曾见过的团队合作精神。当玩家设置陷阱并建立防御工事时,人工智能会评估并制定应对策略,从而增强了生存的刺激感和紧张感。
5理智值:《失忆症:黑暗后裔》
为理智而奋斗

在生存恐怖游戏领域,理智值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机制。虽然理智值的各种变体已经出现在许多游戏中,例如宇宙恐怖游戏,但《永恒黑暗:理智的安魂曲》因其最初的引入而值得称赞。
理智值会追踪角色的精神稳定性,当超过阈值时会导致怪异的事件发生。《失忆症:黑暗后裔》以此为基础,将理智损失与光源联系起来——玩家必须寻找火柴、灯笼和其他照明元素来维持角色的理智。
这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战略游戏体验:玩家必须在躲避潜伏在黑暗中的怪物与保持理智值不被耗尽之间取得平衡。
4获得最大生命值:Valheim
增进健康的新方法

健康机制是游戏的一大特色,通常包含提升健康的相关系统。传统上,健康值的提升与玩家等级提升相关。而《瓦尔海姆》(Valheim)则创新了这一概念,将食物作为获得最大健康值的途径。
玩家必须准备营养丰富的餐点,从简单的浆果到更复杂的菜肴,以应对游戏带来的艰巨挑战。这种充满成就感的烹饪探索,让玩家在充分准备应对挑战的同时,也能获得更深入的体验。
3再生健康:光环2
健康恢复的转变

《光环 2》引入了生命值恢复机制,重新定义了射击类游戏的生命值机制。此前,玩家受到的伤害会保留到找到治疗物品为止,这极大地改变了他们的战术。《光环 2》改变了这一现状,允许玩家在短时间内避免受到伤害后自动恢复生命值。
这一概念最初在《光晕》原作中通过护盾再生有所暗示,现在已成为射击游戏甚至其他类型游戏的流行标准,展示了具有影响力的重塑如何能够超越传统机制。
2子弹时间:荒野大镖客
战斗中的创新时间操控

“子弹时间”一词的灵感源自《黑客帝国》中的经典场景,象征着战斗中如同假死般的感觉。《马克思·佩恩》系列游戏推广了这一机制,让玩家能够减慢时间,从而获得战术优势。
《红色死亡左轮》进一步拓展了这一概念,引入了“死亡之眼”机制。这一机制不仅能减慢时间,还能让玩家精准瞄准敌人的多个点,然后释放一连串子弹。这一强化策略显著提升了枪战体验,使其成为游戏玩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伤害:雇佣兵
损伤力学的革命

决定游戏玩法的伤害机制至关重要;标准理念是接触敌人后降低其生命值。《命运战士》通过引入肢体分解机制对此进行了创新,彻底改变了玩家应对战斗的方式。
这意味着伤害可以局部化——例如,当玩家瞄准敌人的腿部时,敌人就会倒下,从而改变对抗的动态。此类机制的影响影响了众多游戏,包括《辐射3》,类似的瞄准系统已成为其中的主流。
这种重塑的持续相关性强调了有影响力的变化在其推出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对游戏行业产生反响。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