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恐怖游戏领域,一些作品毫不费力地就成为了标志性作品,其令人印象深刻的OpenCritic评分就是明证。然而,必须承认的是,并非所有这些备受赞誉的作品都值得如此高的评价。下面,我列出了一些获得75分或更高评分的恐怖游戏,但我认为其中一些游戏可能被高估了。
需要澄清的是,一款游戏被高估并不意味着它不好。这些游戏之所以能吸引众多玩家,并非没有道理,玩家应该为自己的乐趣感到自豪。然而,值得讨论的是,某些游戏为何会比其他游戏受到过多的关注。
10.脸
OpenCritic评分:78

虽然Visage有其优点,值得认可,但许多恐怖游戏爱好者往往将其与《PT》(令人惋惜地取消了《寂静岭》项目)等作品相提并论。主要的批评源于其繁琐的物品栏系统,这不仅让玩家感到沮丧,也影响了沉浸式的游戏体验。此外,虽然目标的模糊性或许能增强恐怖氛围,但却会降低完整游戏体验的整体满意度。
最终,Visage 被称为“PT 模仿者”,并且它努力超越其竞争对手设定的基准。
9.《失忆症:黑暗后裔》
OpenCritic评分:77

《失忆症:黑暗后裔》迅速成为恐怖游戏的基石,催生了一大批模仿者和续作。它在YouTube社区的最初成功巩固了其邪典经典的地位,但如今的过度饱和也让它显得有些过时。虽然它无疑产生了重大影响,但随着它逐渐淡出主流视野,其影响力也在逐渐减弱。
续集往往不尽如人意,缺乏创新,只是重复原版游戏的机制,这导致它被认为是一款被高估的游戏。
8.《心灵杀手:重制版》
OpenCritic评分:80

《心灵杀手:重制版》旨在重振整个系列,但最终却沦为《心灵杀手2》发售前的一道开胃菜。尽管游戏在Xbox独占多年后终于登陆PlayStation平台,但现在却被其更优秀的续作所掩盖。重制版保留了怀旧元素,却缺乏第二部作品所展现的深度和精致。
因此,尽管它保留了其俏皮的魅力,但它却只是该系列电影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权宜之计。
7.《最后生还者 第二部》
OpenCritic评分:93

有些故事最好原封不动;《最后生还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原作广受好评,但续作却让人感觉没有必要。《最后生还者 第二部》彻底摧毁了前作的情感深度,导致许多粉丝对其节奏、角色发展和仓促的故事情节表示担忧。
游戏创意总监尼尔·德鲁克曼似乎更看重震撼力而非连贯的故事叙述,这让玩家们既沮丧又失望。最终,这部续作证明了,有些故事以原作的形式保存得更好。
6.《生化危机2重制版》
OpenCritic评分:92

初代《生化危机2》在生存恐怖题材方面开创了先河,提供了丰富的重玩性。然而,重制版过于频繁地引入X先生,改变了游戏节奏,将遭遇战变成了一种挫败感而非恐惧。这种持续不断的出现破坏了原作引人入胜的恐怖氛围。
虽然重制版的 AI 改进值得称赞,但由于玩家需要应对悬念感的减弱,整体体验会受到影响。
5.《玩具熊的五夜后宫:深渊》
OpenCritic评分:84

《玩具熊的五夜后宫》最初在恐怖圈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但该系列的快速扩张削弱了它最初的影响力。随着续集、书籍和媒体改编的层出不穷,它的新鲜感逐渐消退,最终导致人们对该系列产生了集体疲劳。
随着时间的推进,每年上映的作品,故事变得错综复杂,粉丝们也开始好奇它最终会走向何方。这种跌宕起伏的剧情让人感到厌倦,也逐渐消磨了这一系列电影曾经的激情。
4.《小小噩梦2》
OpenCritic评分:82

《小小噩梦》是一部探索黑暗与超现实的非凡之作;然而,它的续作却试图以一种或许并非必要的方式扩展这个世界。《小小噩梦2》的背景故事则削弱了前作引人入胜的模糊性。
原作的魅力在于其悬念,而续集则转移了焦点,无意中掩盖了原作的艺术价值。这种转变将原本应该唤起孩童噩梦的故事,转化为一个更为复杂的叙事。
3.《异形:隔离》
OpenCritic评分:81

《异形:隔离》带来了沉浸式的恐怖体验,但由于其重复性,很快就会变得单调乏味。AI驱动的异形会学习玩家的策略,从而形成以躲避为中心的无休止的游戏循环。这种缺乏变化的体验可能会令人沮丧,掩盖了最初的生存刺激。
对于那些热衷于激烈的 AI 挑战的玩家来说,它可能仍然会引起共鸣,但那些寻求多样化游戏机制的玩家可能需要谨慎对待。
2.逃生
OpenCritic评分:77

《逃生》虽然也有令人毛骨悚然的紧张场面,但其露骨的内容和令人震惊的主题往往迎合小众玩家。游戏机制与《失忆症》如出一辙,用摄像头取代了灯笼,却未能带来实质性的改进,让人感觉它只是一种衍生体验。
后续的续集倾向于明显的恐怖,往往感觉更像是一场比拼恐怖程度的比赛,而非真正的恐惧。这种对震撼力的依赖可能会削弱真正的恐怖体验。
1.《直到黎明》
OpenCritic评分:79

尽管《直到黎明》广受好评,但它仍未成为一款突破性的恐怖体验。虽然它通过“别动”之类的机制营造出了一些紧张感,但整体叙事却略显滑稽,更像是对恐怖元素的戏仿。这种矫揉造作的风格与严肃的意图交织在一起,导致游戏缺乏张力,削弱了其震撼力。
虽然角色发展提供了引人入胜的选择,但无意的幽默常常掩盖了他们的命运。《直到黎明》是被高估的恐怖游戏的典型代表,我始终如此认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