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特尔前首席执行官公开承认公司对人工智能革命的反应迟缓,并承认在他任职期间严重低估了这项技术的重大影响。
英特尔人工智能监管的影响:收入损失和竞争劣势
英特尔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现状远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加速器和机架级解决方案领域。尽管英特尔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创新,但却未能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竞争性产品。虽然英特尔确实在推广其 Gaudi 人工智能加速器,但这些产品在云服务提供商中的采用率却很低,这表明与竞争对手相比存在巨大差距。
《日经亚洲》最近的一篇报道重点介绍了英特尔前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的见解。他坦诚地讨论了英特尔在其领导期间对人工智能不温不火的战略。他表示:
我和几乎所有人都低估了人工智能的影响。看看今天的人工智能芯片,你会发现芯片在人工智能计算方面的性能不断提升,但这些芯片的功率效率却三代都没有改变。
基辛格最初认为“推理”将主导人工智能领域,而NVIDIA等竞争对手则在模型训练方面取得进展,这暴露出他犯了一个关键的疏忽。当时,英特尔专注于占领推理市场似乎有些失策,基辛格甚至将CUDA称为“护城河”。遗憾的是,除了Xeon服务器CPU(一条老化的产品线)之外,英特尔尚未推出任何能够挑战NVIDIA先进产品的竞争性解决方案。

放眼当下,英特尔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雄心壮志遭遇了重大挫折。该公司原本前景光明的加速器项目 Falcon Shores 已被取消,新任首席执行官正着手推进 Jaguar Shores 项目,将重心转向机架式市场。相比之下,NVIDIA 和 AMD 等主要竞争对手早已凭借创新解决方案确立了主导地位,而英特尔则发现自己在过去几个季度已经创造了可观收入的领域却落后了。
此外,尽管维持内部半导体制造业务本身会带来财务负担,但基辛格仍然对维持内部半导体制造业务的价值持乐观态度。英特尔的“IDM 2.0”战略遭遇抨击,导致现任首席执行官陈立武(Lip-Bu Tan)转移重心。陈立武似乎正在淡化代工环节的重要性,将精力转向设计创新,这与英特尔的核心优势之一保持一致。随着英特尔的不断发展,变革性变革显然正在酝酿之中,这可能会对公司未来的发展轨迹产生深远的影响。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