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兴奋,但也凸显了美国面临的一个紧迫困境:老化的电网基础设施。随着大型科技公司不断扩建数据中心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工智能需求,现有的电力系统可能无法胜任。
2030年美国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电网容量可能面临压力
Meta、亚马逊和谷歌等科技巨头正在积极增加对人工智能的资本支出,以提升其计算能力,并在开发顶级人工智能模型方面确保竞争优势。然而,这场争夺“人工智能优势”的竞赛也带来了重大的能源影响。由于美国仍在努力应对几十年前建造的电网,预测表明,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动进行现代化改造,这场所谓的人工智能革命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能源短缺。
高盛的一份报告强调了一个关键瓶颈:数据中心的能源需求远远超过必要的电网升级速度。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美国可能很快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而一项互联互通请求就可能耗费高达5千兆瓦的电力——足以满足超过50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这将使危机雪上加霜。

随着科技公司适应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其运营标准已转向千兆瓦级能源中心。Gartner 预测,美国超过 40% 的数据中心可能难以维持运营,并预测到 2027 年能源消耗量可能飙升至 500 太瓦时。这种需求激增已经影响了电价,Axios报告称,到 2040 年,主要数据中心所在地的月度电费预计将上涨 14 美元至 37 美元(不包括通胀影响)。
如果美国电网无法跟上:大型科技公司的大胆举措
面对持续人工智能创新的迫切需求,谷歌和亚马逊等公司意识到,停止扩张可能会危及自身的财务业绩。因此,他们开始投资自身的能源解决方案。这一趋势的例子包括:Meta 建设天然气设施以支持其庞大的数千兆瓦人工智能系统;微软则计划重振三哩岛核电项目,以支持其超级计算业务。这一战略重心转移清楚地表明,科技公司正在进军能源领域,寻求在老旧电网中实现可靠性。

虽然这些举措从长远来看可以缓解国家电网的一些压力,但眼前的担忧依然存在。发电厂建设耗时长,而数据中心的扩张速度却令人担忧。亟需制定战略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前总统特朗普的“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旨在应对这些挑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来改善美国电网系统。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