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未持有文中提及的任何公司股份。
中国AI数据中心向国产芯片转型面临的挑战
据《南华早报》最近报道,中国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在从英伟达的人工智能GPU过渡到华为提供的替代产品的过程中遇到了重大障碍。中国政府的一项指令规定,公共资助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必须至少使用50%的国产芯片,旨在减少对外国半导体技术的依赖。
这些规定源于上海市政府去年制定的指导方针,要求上海市的计算设施至少一半的芯片来自中国。截至今年,这些指导方针已扩展为全国性强制要求,影响全国所有人工智能数据中心。
对 NVIDIA GPU 的担忧以及向华为替代品的过渡
围绕NVIDIA H20 GPU的争议影响了这一转变。特朗普政府决定允许NVIDIA向中国销售其GPU后,人们开始担心这些芯片中可能存在后门和漏洞——NVIDIA否认了这些说法。尽管如此,有报告表明,出于这些安全方面的担忧,中国政府对外国硬件持谨慎态度。与此同时,中国国内似乎越来越认识到,需要减少对国际芯片的依赖,以支持其人工智能雄心。
《南华早报》的最新文章强调了新的规定,要求国有计算基础设施至少50%的芯片需求必须依赖国产芯片——这项规定源于修订后的市政法规。自2024年起,这些指导方针将规范数据设施的运营方式,体现出向技术自给自足的更广泛战略转变。

NVIDIA GPU 的主要国内替代品是华为与中芯国际合作生产的 GPU,由于美国制裁限制了其获得先进半导体制造技术和设备的渠道,中芯国际只能使用较旧的 7 纳米技术。
虽然NVIDIA的芯片对于训练先进的AI模型至关重要,但华为的处理器也能处理部署,然而,政府强制的转型并非没有复杂性。许多集群运营商发现自己面临着挑战,因为他们的AI解决方案最初是围绕NVIDIA技术开发的。
造成这些运营挑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软件生态系统的差异。NVIDIA 的 GPU 采用 CUDA 平台,而华为的芯片则依赖于 CANN 框架。这种根本性的差异对数据中心构成了障碍,数据中心现在必须集成华为硬件,同时保留最初基于 NVIDIA 基础设施设计的 AI 模型的功能。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