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积电现有的极紫外 (EUV) 光刻设备助力其向 2 纳米制程过渡,从而实现了高良率晶圆生产。然而,随着公司着眼于进一步推进 2 纳米以下节点——特别是 1.4 纳米 (A14) 和 1 纳米 (A10) 技术——台积电面临着巨大的工程挑战。虽然收购 ASML 最先进的高数值孔径 EUV 设备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但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台积电已选择转向光掩模薄膜。
高性价比的光掩模薄膜:台积电的战略选择
台积电预计将于 2025 年底开始全面生产 2 纳米晶圆,并于 2028 年转向 1.4 纳米节点。该公司已投资约 1.5 万亿新台币(约 490 亿美元)来加速这一先进制造进程,包括在其新竹工厂采购 30 台 EUV 机器。
尽管ASML的高数值孔径EUV光刻机(每台售价4亿美元,旨在提高1.4纳米和1纳米芯片的制造效率和可靠性)具有潜在优势,但台积电似乎不愿投资这些设备。根据Dan Nystedt和《商业时报》的行业分析,台积电认为,购置这些光刻机的财务成本与其所谓的优势不符。相反,这家半导体巨头正专注于将光掩模薄膜集成到其生产工艺中,以防止灰尘和其他颗粒物的污染。
这种方法虽然经济实惠,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采用标准 EUV 技术制造 1.4nm 和 1nm 节点需要增加曝光时间,从而更频繁地使用光掩模。如此广泛的使用引发了对良率影响的担忧。因此,为了维持洁净室标准并确保产品制造成功,使用防护膜变得至关重要。
台积电似乎对其战略充满信心,认为光罩是高数值孔径 EUV 光刻机高昂价格的合理替代方案。另一个考虑因素是产能;ASML 每年只能生产五到六台高数值孔径 EUV 光刻机。鉴于台积电需要额外 30 台标准 EUV 光刻机来满足包括苹果等主要厂商在内的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在数量较少的高数值孔径 EUV 光刻机上进行大量投资可能不符合其长期目标。
总而言之,台积电决定采用光掩模薄膜而不是投资昂贵的高数值孔径 EUV 机器,这反映了在快速发展的半导体领域中成本、效率和适应性之间的平衡。
新闻来源:工商时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