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动漫世界里。眼睛、轮廓和色彩等关键视觉元素,既能营造引人入胜的观影体验,也能彻底毁掉观影体验。如果比例夸张,或者电脑特效营造出不切实际的平面感,观众往往还没来得及理解剧情就被打断了。不吸引人的角度会破坏沉浸感,而不一致的阴影效果则会令观众望而却步。即使是最精湛的剧本,也难以将观众拉回。
人物模型不协调、动作场面显得低劣,或者某个糟糕的动画画面引发一波表情包热潮,都会招致批评。有些剧集的视觉缺陷显而易见,这提醒我们,虽然没有哪部剧集是完全无法观看的,但艺术风格本身却可能成为阻碍观看体验的巨大障碍。
必须指出的是,糟糕的美术设计并不一定意味着缺乏质量或娱乐价值。事实上,许多美术设计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且具有独特的目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本合集收录的动画中确实存在一些不太吸引人的视觉效果。
10.《乒乓》动画版(2014)
永不停歇的涂鸦线条

在《乒乓动画》中,汤浅充满活力的笔触,优先展现动作而非精细的修饰,常常让初次接触的观众在看到融化的面孔和摇晃的轮廓时感到不适。细节在动作中变得模糊,人物的四肢扭曲变形,仿佛由橡胶制成。
背景充斥着大胆的色彩,凸显出那些仿佛漂浮在虚空中的人物。一些角色在对话中仿佛发生了模型转换,粉笔般的阴影赋予了汗水和情感一种奇特的质感。虽然那些能够适应这种风格的观众可能会发现其中一种提升叙事的节奏,但也有许多人过早地放弃了这部剧,觉得它就像是艺术学校的一次失败的练习。
9海贼王(1999年 – 马林福德之前)
卡通混乱超速

尾田荣一郎的奇幻世界充满活力却又混乱不堪,无下巴的巨人和骨骼结构似乎被忽略了。《海贼王》中的人物如同甘草般弯曲,尤其是在时间跳跃之后,其设计甚至转向了漫画的范畴。
色彩通常采用平面填充,阴影似乎完全消失。在人群场景中,人物融入无定形的斑点中。这种异想天开的艺术风格似乎是有意为之,但许多观众难以接受这些夸张的特征,因为它们会分散观众对整体叙事的注意力。
冗长的剧情只会放大角色设计的奇特之处。对于那些欣赏其滑稽魅力的人来说,这简直是天堂;而对于那些持怀疑态度的人来说,单是艺术性就足以掩盖其在抵达伟大航路之前的浩瀚冒险。
8.《Code Geass》(2006年-2008年)
骑士盔甲面条

《CLAMP》独特的视觉风格赋予了角色修长、如同人体模型般的身材,四肢仿佛无限延伸。尖尖的下巴和棱角分明的轮廓,让身披铠甲的鲁路修看起来摇摇欲坠,外套则仿佛挂在衣架上。
机械战斗虽然令人眼花缭乱,但特写镜头却暴露出机械手臂脱节、无法击中目标的现象。在充满戏剧张力的时刻,夸张的肢体会让人觉得不经意间有些荒诞。尽管剧情反转备受好评,但这类艺术作品常常让观众想起一场以风格化的凸眼木偶为特色的时装秀。
7.《CLANNAD》(2007年-2008年)
眼睛睁得太大,无法直视屏幕

在《Clannad》中,京都动画突破了“萌”的极限,角色们拥有巨大的眼睛,仿佛能容纳整个星系。额头缩小,鼻子变成了小圆点,嘴巴紧贴着下巴,让新观众在情感的过山车开始前犹豫不决。
虽然柔和的色调力求营造舒适感,但这种令人不安的审美可能会直接影响观众的参与度。朋也和渚之间真挚的互动虽然闪耀着光芒,但那双大大的眼睛却不断传递着复杂的信号。
一些人认为它是时代的产物,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是与恐怖谷理论的一次令人不安的邂逅。《Clannad》就是一个案例——说到可爱的设计,过犹不及往往会适得其反。
六大罪 第三季至第四季(2019年 – 2021年)
当 PowerPoint 取代打卡

转入 Studio Deen 工作室后,《七大罪》的质量大幅下滑。史诗般的战斗被呆板的动画所破坏,剑在战斗中僵住,而对话仍在继续,仿佛一切正常。梅利奥达斯和艾斯卡诺之间的戏剧性冲突曾经是漫画中的一大亮点,如今却因缺乏说服力的轮廓和令人啼笑皆非的视觉效果而大打折扣。
阴影消失,血液和肤色融合成难以辨别的色调。人物的比例往往在不同场景之间变化巨大,在关键动作时刻影响沉浸感。
虽然前几季的视觉效果很清晰,但明显的降级引起了粉丝的共鸣,引发了关于哪些剧集受到的影响最严重的讨论——这是任何动漫迷都不想列出的清单。
五件事要做(2013)
不安的转描机

《恶之花》以其独特的转描技术,探索了艺术表达的边界,却最终落入了恐怖谷理论的陷阱。角色的肤色显得混乱,眼神错位,走廊的起伏也与传统动画美学相悖。
令人不安的叙事与其原始的风格相得益彰,然而这种实验性的方式反而会引发不适而非紧张。影片的每个动作都显得生硬,将恐惧转化为一种令人不安的体验,令许多观众难以接受。
虽然有些人称赞其艺术抱负,但大多数人在看了一集后就感到反感,称感到恶心。这一大胆举动值得认可,即使它最终被归类为“试图模仿现实,却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结束”的风格。
4.学园美男(2016)
能切割钢铁的下巴

《学园美男》的审美究竟是拙劣的模仿,还是艺术上的疏忽?角色的脸型修长得不可思议,鼻子歪斜,耳朵仿佛毫无节制地贴在眉毛上。头发时不时地伸出画框,灯光的布置也显得随意随意。
背景设计常常采用默认的渐变色,人物的弯曲角度夸张得令人难以置信。这种怪异的设计本身就充满了幽默感,然而,许多观众仍然被其几何形状的荒谬性所震惊。
虽然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种弹性设计很可爱,但令人眼花缭乱的形状将学园美男子推向了视觉冲击的领域,而不是巧妙的讽刺。
3.《卡农》(2002)
21世纪初的萌系突变

《Kanon》的原版改编体现了21世纪初的萌系潮流,角色们有着宽大如碟状的眼睛和极简的面部特征。几乎看不到鼻子,嘴巴也常常低垂到下巴以下,增强了这种超现实的美感。随着剧情的展开,人物的色彩逐渐褪色成淡淡的粉彩色系,人物的轮廓也随之模糊。
夜景场景中,为了降低成本,画面轮廓模糊,重复的画面造成歧义,背景人物的种类在切换时不断变化。随着音乐提示的响起,观众发现自己正盯着模糊的球体,它们充当着头部的角色。
随后的翻拍改善了之前的问题,但第一部改编作品仍然起到警示作用:过分可爱可能会让人感到不安。
2 Air(电视)(2005)
阳光褪色的粉彩和解剖漂移

《Air》的创作灵感源自视觉小说,人物的体态比例失调,夸张的眼睛、小巧的嘴巴和倾斜的肩膀呼应着他们的故事根源。配色方案呈现出一种被阳光漂白的效果,在晴朗的天空下,整个角色仿佛呈现出一种近乎放射性的桃色。
变焦镜头常常会扭曲线条,头发渐变变得繁琐,人物在戏剧性时刻的肢体弯曲也显得不自然。情感高潮虽然能引起共鸣,但静态镜头却让演员们看起来更像是诡异的玩偶,而非真人。
虽然怀旧情绪让这些视觉效果对某些人具有吸引力,但许多观众在看了几集之后就放弃了,他们认为这些设计就像是在该剧本身阳光明媚的氛围的热量下被强行融化的东西。
1蜡笔小新(1992年至今)
黄金时段的《幼儿园蜡笔小新》

《蜡笔小新》的画风刻意简化,但其审美对新手来说仍然有些突兀。块状的头部、圆点状的眼睛,以及略显笨拙的线条,颜色经常溢出轮廓,造成视觉混乱,比例失调。
这种天真的艺术风格放大了作品固有的喜剧性,却可能疏远那些追求更传统动画艺术的观众。快速的幽默加上粗犷的动画,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文化冲击。
长期的支持者们推崇它的魅力和传承,但那些不太习惯这种审美的人往往很快就放弃了,认为粗糙的视觉效果意味着低质量。尽管如此,《小新》依然存在,提醒我们粗糙的东西也能吸引观众。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