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任何在写作过程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人来说,最近的发展预示着一些限制性的变化。许多出版商、网站和自助出版平台越来越多地对人工智能创作的投稿设置限制。本文将帮助我们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专业写作领域中哪些方面可以应用,哪些方面不能应用。
对人工智能写作的限制
对于作家来说,最根本的启示是,大多数编辑、学术机构和企业都不再接受缺乏深度和人情味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专业作家、学者和学生在提交最终作品时,应谨慎避免依赖人工智能工具。
以下是不鼓励或完全禁止使用人工智能的领域:
1.学术、研究和科学写作
尽管全面禁止人工智能的做法并未在学术出版商中普遍实施,但许多出版商都执行严格的透明度政策,使得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几乎不被接受。像 SAGE 这样的出版商主要关注人工智能贡献的披露,而其他一些出版商,例如隶属于美国科学促进会 (AAAS) 的《科学》系列期刊,则完全禁止使用生成性人工智能。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系统不能被认定为共同作者。

为了保证内容质量,学术出版商经常会安排人工同行评审员来仔细审查作品,以发现内容过于精致、写作机械以及缺乏个人叙述等问题。
由于人工智能模型通常难以复制类似人类的写作内容,因此用于抄袭检测的工具(例如Copyleaks、Proofig和iThenticate )在辨别人工智能生成的文本方面的能力越来越复杂。
2.报纸、在线出版物和媒体
最初,一些媒体尝试使用 ChatGPT 等人工智能工具,引发 Reddit 等平台博主的指责,称其整篇文章都使用了人工智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媒体加大了对未公开的人工智能投稿的限制,Medium 和亚马逊等自出版平台甚至彻底禁止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盈利。
与注重原创研究的学术期刊相比,大多数报纸和杂志更注重精心撰写的原创文章。编辑团队在确保新闻报道符合新闻标准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这通常包括识别“类似人工智能”的写作模式,例如过度使用破折号或冗余措辞。
许多领先的出版物现在都使用Originality等工具,该工具以识别人工智能特征的能力而闻名,尽管其有效性可能需要分析大量文本样本。
3.工作场所沟通
企业环境中对人工智能写作工具的接受程度因组织而异,但一般来说,依赖人工智能进行必要的沟通(例如电子邮件或新闻通讯)可能会产生误导。人工智能生成的消息往往会模糊清晰度和专业性,导致内容过于幽默而非严肃,如下所示:

人工智能在写作中的允许用途
虽然专业写作领域存在严格的界限,但像 ChatGPT、Gemini 和 Claude 这样的生成式 AI 工具在研究辅助和头脑风暴方面有着有益的应用。它们的有效性尤其体现在创新和创造力至关重要的非专业领域。
以下是一些不仅允许使用人工智能写作而且可以带来优势的领域:
1.社交媒体平台
在领英、Facebook、Instagram 等平台上,AI 内容盛行且经常被接受。这些平台的快节奏特性使得用户可以分享 AI 生成的内容而不会引起太大的担忧,因为受众的参与通常比较快速且肤浅。
然而,我们应该警惕那些有影响力的人夸大人工智能写作的能力。例如,错误地引用像埃隆·马斯克这样的知名人士的话,可能会扭曲人工智能写作能力的真实性。

在社交媒体中,披露人工智能的使用情况,尤其是在多媒体内容中,体现了透明度和对受众的尊重。误导性陈述可能会损害感知的真实性。
2.电商产品描述
对于电商企业——无论是亚马逊还是个人网站——人工智能都可以有效地用于制作有利于搜索引擎优化的产品描述。目前,该领域没有任何限制,此类应用也无需披露人工智能信息。

同样,在招聘领域,使用人工智能进行个人品牌推广、求职回复,甚至人工智能面试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3.翻译服务
人工智能工具通过提高不同语言的翻译准确性,彻底改变了内容翻译。以往颇具挑战性的翻译任务,如今可以通过提示驱动的人工智能完成,并得出通俗易懂的翻译结果——这种做法在写作实践中已被广泛接受。
人工智能写作的基本指南
我个人主张限制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仅用于研究,因为它们可能会降低我的写作质量。鼓励作者遵循此处概述的准则,以维护其作品的完整性。
历史上,基于提示的人工智能写作大多没有记录。然而,将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作为自己的作品提交,可能会导致尴尬、名誉受损,甚至被平台驱逐。
此外,谷歌的约翰·穆勒最近发表声明强调,人工智能生成的网页排名将远低于高质量的人工内容,这促使许多网站采取主动措施,以避免即将面临的处罚。作为一名作家,在这些不断变化的标准中保持知情至关重要。
发表回复